車東西
作者 | Janson
編輯 | 志豪
從“市場換技術”到“技術共創新”,海外車企在中國市場改變打法。
車東西3月26日消息,今天上午,寶馬集團與阿裡巴巴集團聯合宣佈在中國深化AI戰略合作,雙方將基於阿裡通義大模型技術,共同開發智慧座艙系統,並計劃於2026年率先搭載於中國生產的寶馬新世代車型。
▲寶馬集團與阿里簽約現場
這一合作一方面可以看作寶馬在智能化賽道的進一步提速,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海外車企與中國科技企業深度協同的行業趨勢。
截止到今年3月,包括賓士寶馬奧迪在內的多家海外豪華車企都開始選擇擁抱中國科技的力量,希望通過技術互補與本土化創新,實現在中國市場的進一步發展。
▲BBA與國內企業合作概況
隨著中國汽車市場的重要性逐年升高,越來越多的海外車企也開始進一步重視汽車本土化能力。
BBA開始放下曾經在智能化佈局上的“傲慢”,加入到當下整車智能的競爭。
3月25日,寶馬集團宣佈在中國啟動360度全鏈AI戰略。此次和阿裡的合作可以看作是其中國AI戰略的具體化措施。
從雙方的合作協定來看,阿裡通義大模型將被整合至寶馬新世代車型的智慧座艙中,打造全新BMW智慧個人助理。
該助理具備擬人化溝通、多智慧體協同、開放生態整合等核心能力,可實現連續指令交互、模糊語義理解及複雜場景推演。
例如,用戶可通過自然語言指令同時完成導航設置、空調調節和娛樂系統操作,系統識別率和喚醒率高達99%。
此外,寶馬還計劃推出基於通義大模型以及斑馬元神AI的“用車專家Car Genius”和“出行伴侶Travel Companion”兩大AI智慧體,進一步細化服務場景,相關功能將於2025年4月上海車展首次亮相。
▲寶馬計劃推出的兩大AI智慧體
自2015年起,寶馬與阿裡已從雲計算、智慧網聯拓展至AI大模型領域,此次合作更依託阿裡斑馬元神AI技術,結合中國使用者高頻需求定製解決方案。
此次合作將提升寶馬車機系統在中文語境下的複雜指令優化語義解析能力,並同步整合支付寶、高德等當地語系化生態應用。
對此,寶馬大中華區總裁高翔強調,中國市場的創新速度與使用者需求特殊性是驅動合作的關鍵。
從此次的合作中不難看出,新世代車型不僅是AI技術的載體,也是寶馬電動化轉型的核心。該系列車型基於全新電子電氣架構,集成算力較現款提升20倍,支援自動駕駛、智慧座艙等多功能協同。
除了與阿裡巴巴的合作,寶馬還與華為展開了深度合作。2025年3月17日,寶馬中國與華為終端宣布達成合作,共同開發基於鴻蒙系統的智慧應用生態。
▲寶馬官宣開發基於鴻蒙系統的應用生態
通過深度融合鴻蒙生態,寶馬將為用戶帶來更智慧、更便捷的全場景智慧出行體驗。
此外,寶馬日前還與寧德時代、億緯鋰能達成百億歐元級(約相當於超過800億人民幣級)電池合作。
寶馬將通過採用圓柱電芯技術提升續航與充電效率,目標在2030年前實現全球純電車型銷量佔比超50%。
除了寶馬之外,BBA中的另外兩家車企,賓士和奧迪也同樣在積極擁抱中國科技企業。
2025年3月23日,賓士集團董事會主席康林松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與中國科技企業的合作具有戰略必要性,這將是賓士在中國進一步發展業務的重要方向。
▲康林松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
目前,賓士在中國設有北京和上海兩個研發中心,專注於高階智能駕駛系統和智慧座艙的研發。
目前,新一代賓士E級已經採用了高通的8295座艙晶元和中國團隊主導研發的L2+級導航輔助系統。同時,純電CLA車型將與國內頂級智駕供應商合作,提供端到端高階智駕方案,成為首個能提供城市領航輔助駕駛的傳統豪華品牌產品。
此前,有媒體報導賓士計劃投資約75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5.45億元),進一步增加對中國自動駕駛初創公司Momenta的投入。
通過與中國科技企業的合作,賓士不僅提升了自身的技術實力,也能在本土化能力上獲得進一步提升。
奧迪的做法則更加直接,直接牽手華為。2025年初,奧迪宣佈全系車型將搭載華為智駕系統,包括PPC燃油平臺和PPE純電平臺。
截至目前,上汽奧迪A5L已確認將搭載華為乾崑ADS 3.0,於今年上海車展正式發佈。
▲上汽奧迪A5L
37年前,一汽與奧迪簽署協定,正式成立了一汽奧迪,開啟了跨國車企進入中國以“市場換技術”的早期玩法。
如今,隨著中國本土汽車產業的成熟,海外車企和中國公司的合作模式已轉向雙向賦能。
以此次寶馬與阿里簽署的合作為例,雙方不僅共用技術資源,還通過聯合實驗室探索前沿場景,進一步將成果反向輸出至全球市場。
不難看出,這種“中國創新,全球賦能”的路徑,正在重塑全球汽車產業的價值鏈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