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薛維睿
3月25日,成都市人工智慧產業鏈工作專班辦公室召開“2025年成都市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產業發展重點工作媒體吹風會”,記者從會上獲悉,《2025年成都市人工智慧產業鏈發展工作要點》(以下簡稱《工作要點》)於當日印發,降服能力競賽2025年成都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達到1300億元、增速超過30%,加速打造全國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產業發展高地。
2024年,成都聚焦AI晶片、算力、演算法、數據、場景,加快構建“1+3+1”產業體系,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和企業數量實現“雙千突破”,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000億元,相關企業突破1000家,算力規模達到8700P,5個大模型通過國家生成式人工智慧服務備案,實現了“零”的突破,綜合實力排名西部第一。
2025年成都人工智慧產業鏈將如何發力?成都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人工智慧產業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工作要點》明確任務和路線,提出將聚焦高品質特色產業園、產業創新聯合體、AI三要素、“AI明日之星”企業、“人工智慧+”行動、重點專案招引促建、產業生態保障七個方面重點發力。
聚焦“高品質特色產業園”,成都將以大模型和機器人為“立園”方向,按照“4+3”梯次打造計劃,“省—市—區”三級主管部門聯合打造4個首批“樣板”特色產業園,推動四川天府新區重點打造興隆湖AI大模型創新應用產業園、成都高新區重點打造新川之心機器人公園和諸葛空間、武侯區重點打造悅湖科技城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產業園、成華區重點打造龍潭機器人特色產業園。
聚焦“產業創新聯合體”,成都將組建人工智慧+技術創新聯盟,按照“成熟一個,啟動一個”的原則,推動龍頭企業、科研院所、中介機構等組建產業創新聯合體不少於10個,通過“揭榜掛帥”等方式開展協同攻關,培育多智慧體、行業大模型、智慧航空、智慧醫療、警務機器人、工業機器人等細分產業集群。
聚焦“‘AI明日之星’企業”,成都將以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為原則,建立“AI明日之星”企業培育庫,建立“一企一案一專班”服務機制,圍繞技術創新、場景供給、金融賦能、人才引育、宣傳推廣等編製個人化、定製化培育方案,力爭引育10家“自主創新強、應用水準高、行業位次優、輻射帶動好”的人工智慧全國百強企業。
聚焦“‘人工智慧+’行動”,成都將圍繞生產、生活、城市治理,聚焦警務、養老、賽事、文旅、商務、展會、農業、教育、城管、應急、交通、工業等重點領域,通過行業需求、產品供給“雙向奔赴”,打造典型應用場景不少於70個。例如,在推動行業需求牽引方面,在公安領域打造機器人警務應用場景,在教育領域打造“人工智慧+”教學試點場景,在城管領域打造智慧路網場景等。在產品供給謀劃方面,推動重點企業打造養老機器人場景、樓宇服務機器人場景等。
成都市人工智慧產業鏈工作專班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成都還將全面開放真實應用場景,“一月一主題”組織使用者與企業開展機器人產品供需對接,動態發佈一批“機器人+”機會清單,“揭榜掛帥”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加速反覆運算”一批高科技高質量產品,全力建設機器人“無處不在、無時不用”的產業生態雨林。
【來源:四川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