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資界,巴菲特的名字無疑是如雷貫耳。然而,關於他成功的秘訣,或許並非所有人都瞭解得十分透徹。近日,查理·芒格在2007年西科金融股東會上的講話內容被重新提及,他深入剖析了巴菲特的成功之道,為我們揭示了這位投資巨擘背後的故事。
芒格首先強調了聰明頭腦的重要性。他指出,巴菲特無疑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但他的成就卻遠遠超越了他的聰明程度。這並非否定聰明的作用,而是強調在投資領域,聰明只是基礎,更重要的是如何運用這份聰明。許多人雖然天賦平平,但通過持續的努力和學習,同樣可以取得不俗的成績。投資並非純粹依靠天賦的遊戲,而是需要時間和經驗的積累。
緊接著,芒格談到了興趣對於成功的重要性。他引用威廉·奧斯勒爵士的話:“無論是做哪一行,通往成功之路的第一步都是愛上這行。”巴菲特對投資的熱愛幾乎達到了癡迷的程度,這種強烈的興趣促使他不斷追求進步,最終成就了他的投資傳奇。對於普通人而言,同樣需要找到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才能在漫長的歲月中保持持久的動力和熱情。
芒格還提到了巴菲特起步早的優勢。從十歲起,巴菲特就對投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開始了自己的投資生涯。這種早期的積累無疑為他日後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雖然大多數人無法像巴菲特那樣早早起步,但芒格鼓勵我們珍惜當下,立刻行動。無論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重要的是要持續不斷地學習和進步。
作為一台高效的學習機器,巴菲特的學習精神同樣值得我們學習。他活到老學到老,不斷吸收新的知識和理念。芒格指出,許多名牌大學的高材生最終泯然眾人,正是因為他們缺乏持續學習的動力。而巴菲特則像龜兔賽跑中的烏龜一樣,雖然起步不快,但從未停止前進的腳步。最終,他憑藉持續的學習和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巴菲特的投資工作中,強化效應也發揮了重要作用。芒格解釋說,心理學中的強化效應意味著不斷得到正面反饋可以促使人們做得更好。巴菲特在投資中不斷獲得成功的獎勵,這種正面反饋進一步增強了他的信心和興趣,促使他不斷追求卓越。這種心理規律同樣適用於普通人,我們應該學會從成功中汲取力量,不斷激勵自己前進。
芒格還強調了客觀和理智的重要性。他指出,自哀自憐、抱怨、嫉妒以及報復心理和極端意識形態都是頭腦的缺陷,這些缺陷會阻礙我們發揮聰明才智。而巴菲特則是一個非常客觀和理智的人,他能夠冷靜地分析市場變化,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這種絕對理智和客觀的態度是他能夠創造出如此優異的投資記錄的重要原因。
最後,芒格總結了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成功原因。他認為,伯克希爾之所以如此成功,主要是因為決策權集中在巴菲特手中。作為最優秀的決策者之一,巴菲特擁有最長的上場時間和豐富的決策經驗。這使得他能夠帶領伯克希爾在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穩健前行。
芒格的這番講話無疑為我們揭示了巴菲特成功的背後故事。他的聰明頭腦、強烈興趣、早期起步、持續學習、強化效應、客觀理智以及伯克希爾的決策機制共同構成了他成功的基石。對於我們普通人而言,或許無法完全複製巴菲特的成功之路,但他的這些成功要素無疑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