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輕易否定 VS 不輕易相信,哪個才是科學精神?
更新于:2025-03-26 14:39:41

我忘了前兩天是在哪裡看到有人在討論“科學精神到底是什麼”,倆人爭論得不可開交。

甲方的觀點用一句話來說就是:科學精神就是不輕易否定。而乙方的觀點也可以用一句話來說,就是:科學精神就是不輕易相信

我覺得雙方的討論很有價值,下面我來幫大家還原一下當時雙方的發言:

甲:

(甲方首先發言:)
為什麼我們會認為民科沒有科學精神?因為他們就是輕易否定前人的研究成果。因為自己沒搞懂相對論,就輕易地否定相對論;因為自己沒搞懂進化論,就輕易否定進化論。
(很多人表示贊同。接下去,甲方繼續推論說:)
同樣的道理,很多自詡為有科學精神的人,在自己沒有搞懂古人的理論之前,就忙著去否定了。比如,他們根本沒有看過一天的《周易》,就輕易否定周易的價值;沒有搞懂陰陽五行理論,就輕易去否定流傳幾千年的古代智慧。這些人其實非常雙標,並沒有真正的科學精神,他們往往一邊推崇自己並不懂的相對論、量子力學,一邊又極力地貶損自己同樣不懂的陰陽五行、易經八卦。
(很多潛水很久的人聽到這裡,也都出來鼓掌和點讚。甲方繼續發言說:)
我認為,科學精神首先是一種謙虛、謹慎、包容的精神,對於任何學說和理論,都不要輕易地去否定,尤其是對那些有著幾千年積澱的理論,更應該本著一種敬畏的心態,首先想到的是學習它、瞭解它,而不是因為自己不懂,或者現代科學還無法給出合理的解釋,就一棍子打死它。

乙:

(甲方的發言獲得了熱烈的支援。
但就在這個時候,突然有人發出了一個很不和諧的聲音,吃瓜群眾期待已久的乙方終於出聲了,他說道:)
我覺得不對,科學精神不是“不輕易否定”,恰恰相反,科學精神是不輕易相信。但民科的問題在於,他們是“打死都不相信”。比如相對論,它已經經歷了百年的風雨考驗,從他們誕生的第一天起,就有無數人在質疑。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理論不但沒有被推翻,還寫進了所有自然科學的教科書中。今天,有無數的證據可以證明相對論的正確,小到你車裡的 GPS,大到超新星爆發、黑洞、引力波的觀測證據,全都符合相對論的推論。但是,違反相對論的證據卻一個也沒有出現。進化論也是如此。而民科,卻無視所有這一切,打死他也不相信相對論。
具備科學精神的人,雖然“不輕易相信”任何理論,但絕不是“永遠不相信”任何理論,當證據足夠充分時,他就會信。
所以,一個擁有科學精神的人不會輕易相信一個民科的理論,除非它能獲得科學共同體的廣泛認同。同樣的道理,我也不會輕易相信一個所謂流傳千年但缺乏證據的理論。

甲:

(這個時候,甲方忍不住打斷了乙方,冷笑著說道:)
哼哼,我看你就是打死也不相信古人智慧的民科吧,標榜自己有科學精神,可你和打死也不相信相對論的民科有什麼區別呢?你虛心學習過古人的理論嗎?你都根本沒弄明白這些理論,就大言不慚地否定。

乙:

當然是有區別的。區別就在於,民科不相信科學共同體,而我相信他們。換句話說,當一個理論被科學共同體接受時,我就接受,反之我就不會輕易相信。之所以質疑那些流傳千年的古人理論,是因為這些理論缺乏科學證據的支援,並沒有得到科學共同體的接納。科學共同體是一個比較複雜的概念,簡單來說,就是受過專業訓練、有資格被我們尊稱為科學家的群體的共識。簡單來說,就是“那些用科學無法解釋的理論”我不會輕易相信。

甲:

(甲方等的就是乙方最後這句話,因為這句話在甲方看來,就是乙方最大的軟肋。所以,甲方立即反駁道:)
我最反感的就是你們常常掛在嘴邊的這句話“科學解釋不了這個理論,所以這個理論就是錯的”。
這得是多麼傲慢的一種心態啊,人類在大自然面前,是多麼的微不足道。科學解釋不了的理論就是錯的嗎?科學解釋不了的自然現象太多了。能不能謙虛點啊,真正的科學精神是虛懷若谷,是海納百川,而不是你這種偽科學精神的衛道士,動不動就是科學無法解釋,動不動就否定這個否定那個。聽過這句話嗎: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乙:

(甲方的發言再次獲得了掌聲,大家都認為甲方的反駁非常有力,足以讓乙方啞口無言了。但是,乙方卻不慌不忙,沉穩地回應道:)
很遺憾,我必須指出,您剛才的發言偷換了一個重要的概念。讓我複述一下您剛才的兩句話“科學解釋不了的理論就是錯的嗎?科學解釋不了的現象太多了。”請注意,您第一句話說的是“科學解釋不了的理論”,而第二句話說的是“科學解釋不了的現象”。換句話說,第二句話中,您悄悄地把“理論”偷換成了“現象”。
科學解釋不了的現象確實很多很多,但現像是大自然中的客觀存在,而一個客觀存在的東西,當然也就沒有對錯之分。但是,一個“理論”卻是人為製造的概念。
理論要做的事情是解釋現象,它本身並不是現象。所以,一個連科學都解釋不了的理論,那當然是一個不被科學共同體接受的理論,至少是暫時不被科學共同體接受的理論。一個具備科學精神的人,不輕易相信一個還沒被科學共同體接受的理論,這在邏輯上是完全自洽的。
另外,“不輕易相信”代表的是一種質疑的精神,而不是否定,這兩者之間也有概念上的差別
再說到謙虛和傲慢,您的邏輯非常奇怪。“謙虛”指的是承認自己有可能是錯的,而傲慢則是不接受任何質疑。現在,恰恰是您覺得一個流傳千年的古人理論不能接受任何質疑,不能被否定。而我則是虛心地認為,哪怕一個流傳千年的古人理論,也有可能是錯的,這個世界不應該存在絕對正確、永不能被質疑的真理。我不太明白為什麼按您的邏輯,在這種情況下,反而認為是我傲慢呢?按照最樸素的詞義,傲慢的一方不應該是您嗎?

甲:

(乙方講到這裡,引來了不少圍觀群眾的噓聲,很多吃瓜群眾表示乙方這是在故意攪渾水,把簡單的事情搞複雜。甲方稍微沉默了一會兒,繼續發言道:)
對於一個理論,要滿足什麼樣的條件您才會相信呢?

乙:

拿出科學共同體認可的證據即可。

甲:

(甲方突然笑了起來)
哈哈哈,在我看來,您的腦袋不過就是別人的跑馬場,開口閉口科學共同體,我且不說是不是真有所謂的科學共同體的存在,就您這樣沒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腦子不過就是別人的跑馬場。一個理論是否正確,您自己不會獨立思考判斷嗎?一個迷信權威的人,還好意思談科學精神。

乙:

(乙方回答說:)
有一點您說的是對的,我確實信賴權威,但這個權威並不是指的某一個人,而是代表科學界的一種普遍共識。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個可以被科學定性、定量研究的問題,會有三種可能的情況:
  1. 這個問題有一個普遍共識答案。比如:新冠肺炎是由一種叫新冠病毒的病原體引發的,疫苗是目前應對這種疾病的最有效方法。
  2. 這個問題沒有一個普遍共識答案,尚在爭論當中。比如:針對新冠疫情,疫苗的接種率到底要達到多少才能形成免疫屏障;
  3. 這個問題科學還無能為力,不知道答案。比如:新冠病毒的源頭在哪裡?它是一直隱藏在大自然中,還是新近演化出來的?
我也必須誠懇地承認,對於任何一個科學問題,我都不具備獨立探索研究的能力。人類文明發展到今天,科學探索(科研)已經是一個高度專業化的工作,而且分的非常非常細。在任何一個細分領域想要獲得發言權,都需要寒窗苦讀數年,甚至十多年才能跨入門檻。
作為一個普通人,我除了選擇信賴科學共同體外,沒有更好的選擇
假如一個問題是科學共同體也沒有答案的,那我只能老老實實地回答說:我不知道。
講到這裡,我也很想問您同樣一個問題:既然您說科學精神是不輕易否定,那麼對於一個理論,要滿足什麼樣的條件,您才會否定呢?

甲:

(乙方問完之後,隔了好一會兒,甲方回答說:)
你這個問題太複雜,很難用一句話來回答,必須具體理論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
總之,一個理論哪怕今天看起來不科學,不代表未來也不科學。歷史上有很多獲得諾獎的成就,在剛誕生時也不被科學界承認。這是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
這個事實證明:科學精神就是不要輕易去否定。輕易去否定、打擊一個理論,對於打擊者來說,表現出的是一種令人感到噁心的傲慢。而對於全社會來說,很可能損失一個諾獎級的偉大成就。
蘇格拉底曾經說過: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的無知。
這是蘇格拉底 2000 多年前穿越時空送給您的一句話,也是我今天最想送給您的一句話,希望能對您有所啟迪。

乙:

(乙方回應說:)
您剛才說到歷史上有很多獲得諾獎的成就,在剛誕生時也是不被科學界承認的。您以此來說明不要輕易否定一個理論。而我倒是覺得,這件事情恰恰證明了科學精神就是不輕易相信。連那麼多諾獎級的成就剛出來的時候,科學界也都是不輕易相信的,而是不斷地要求更多的證據,更多的重複驗證。
但等證據充分了,科學界依然會最終接受這個理論
關於這個問題,我能說的都已經說完了,只是個人的一些淺見,供大家參考。
最後,我想說一句有可能不敬的話:中國有很多很多流傳千年,在上古時代就已經成熟的理論,比如陰陽五行、易經風水等等。它們曾經代表了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放在它們誕生的那個年代,絕對是了不起的。但不得不說,這些古代智慧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無論出現什麼樣的情況,都不可能證明這些理論是錯誤的。正是這個共同特徵,讓它們在邏輯上就不可能被否定,因為沒有任何證據可以否定它們。
蘇格拉底的那句話我並不喜歡,因為它有內在的邏輯矛盾。我本人更喜歡科學家費曼說過的一句話,他說:我寧願要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也不需要一個永不能被質疑的答案。這也是我今天想送給所有人的一句話。

好了,甲乙雙方的發言結束了。看到這裡,我的讀者中應該也會分成左中右三個陣營,會有不少人依然舉棋不定,不知道該支援哪一方。

我這裡倒是有一個判別的方法。不論科學精神怎麼定義,我有一個不算是定義的描述或許是所有人都不會有異議的:科學精神就是古往今來,人們公認的那些科學家們的精神特質中的最大公約數。因此,科學精神也可以描述為:科學家們的共有精神特質。

這個描述應該不會有很多人反對吧。好了,假如有了這一條不證自明的公理,下面我們要做的就是一個一個去考察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達爾文、麥克斯韋、費曼、楊振寧等等這些公認的大科學家們,他們的精神特質到底是屬於“不輕易否定”還是“不輕易相信”呢?

這是一個開放性的思考,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自己完成這項有價值的思考。您也可以把您的思考結果放到留言區與大家分享,優質的留言也是我們內容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