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神奇的“磨盤草”:既是美食又可入藥,見到別錯過!
更新于:2025-03-26 14:26:59

在陽光充沛的南方地區,生長著許多獨特的植物。例如煲湯常用的五指毛桃、雞骨草,以及兒時常常享用的桃金娘等,它們都是具有特殊價值的植物種類。而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是一種別具一格的植物,它的果實與鄉間用來研磨黃豆和大米的磨盤極為相似。每逢中秋佳節,人們製作月餅或饅頭時,甚至會採摘這種植物的果實,沾染紅色顏料後用以給月餅或饅頭蓋章,不僅美觀,還蘊含吉祥、富貴等美好寓意。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深入瞭解的磨盤草。

在南方,磨盤草的身影隨處可見。還記得小時候暑假期間,外出放牧時常常能遇見牠。我們小夥伴們甚至會摘取它的嫩果當作零食,味道甘甜可口。今天,就讓我帶領大家重溫那些兒時的記憶,看看各位是否還記得它?

深入認識磨盤草

磨盤草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其果實形狀酷似磨盤。它還被稱為耳響草、響耳草,原因在於磨盤草的果實成熟后,輕輕搖晃可以聽見種子與果殼碰撞的聲音。此外,磨盤草也被稱作木磨子、白麻、苘麻、磨仔草,它屬於錦葵科、苘麻屬的一種或多年生亞灌木草本植物,與苘麻有著密切的親緣關係。

儘管名為草本,磨盤草的植株卻相當高大,最高可達兩米五甚至更高。其分枝繁多,全株覆蓋著灰白色的絨毛。葉片互生,正面呈綠色,背面灰白色,近圓形且邊緣帶有波浪狀的鋸齒。其手感類似於構樹和莥麻,因此在野外急需紙張時,磨盤草的葉子無疑是極佳的選擇。

磨盤草的花期位於夏末秋初,花朵單生於葉腋,呈黃色。果期則在秋季,即10月至11月期間,其果實輪狀、形似磨盤。未成熟時為綠色,成熟後變為黑色。《宋史·本草圖經》中就有對這種植物的描述:“苗高四五尺或六七尺,葉似莥而薄,花黃一實帶殼如蜀葵,種子黑色”,與現在所見的磨盤草基本一致。

在中國,磨盤草主要分佈在長江以南的地區,如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四川、福建、海南、湖南等地。它偏愛低海拔的熱帶地區,喜溫暖、喜陽光的環境。

探索磨盤草的價值

磨盤草不僅是有價值的植物,其莖皮富含纖維,與莥麻、葛根、構樹等植物相似,伴隨著人類文明走過了數千年。早在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便已經利用磨盤草的莖皮編織繩索和衣物。如《詩經·鄭風》中有記載:“碩人其頎,衣錦褧(jiong)衣”,這裡的“褧”人物 Tong-hsien“苘”,指的是磨盤草。這描繪了一個美麗的女子身著絲綢衣服,外披一件由苘麻紗製成的罩衣的景象,體現了磨盤草在古代的重要地位。

磨盤草還可食用,其果實在嫩時口感甘甜,類似於地稍瓜,是許多70、80後兒時喜愛的小零食之一,根部還可以用於煲湯。除此之外,磨盤草還是一種極具藥用價值的植物,其種子、果實及根部都具有一定的藥用效果。

它具有疏風清熱、化痰止咳、消腫解毒的功效,適用於治療發熱、感冒咳嗽、泄瀉、中耳炎、耳聾、咽炎、尿路感染、瘡痈腫毒、跌打損傷等病症。農村的老農每年夏秋季節都會收集一些磨盤草的莖葉和果實曬乾或煮水,甚至煮雞蛋食用。

可以說,磨盤草全身都是寶。當我們在野外遇到這種植物時,應當珍視它。切勿將其誤認為是雜草而剷除,特別是在除草劑濫用的當下,磨盤草已變得越來越稀少。

至此,今日的文章就告一段落了。大家是否對磨盤草有了更深的瞭解呢?你小時候是否嘗過磨盤草的果實?還記得它的味道嗎?在你的家鄉是否也有磨盤草的存在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分享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