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些人,他們自幼便不知如何愛自己。在童年時光里,未曾獲得充足的關愛,反倒常常處於指責、貶低、冷落、攀比和批評的環境之中。
久而久之,這些外在的不良因素便內化為一種自我認知模式:“我不夠優秀、我不配得到愛、我無關緊要、我的想法和感受無足輕重”。
在缺乏關愛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人,內心往往更為敏感且脆弱。即便長大成人,仍在不停地自我探尋,內心難以安定,找不到獨立的精神支柱。
無論做何事,總是對自己缺乏信心,內心力量不足,會不自覺地向外尋求支撐力量。以下便是缺愛之人常見的一些表現。
1、自我價值感低,認為自己無足輕重,不值得被愛
在被忽視和否定中成長起來,似乎早已習慣了那種不配擁有的感覺,總覺得是自己不夠好才會被如此對待,會不自覺地將所有問題歸咎於自身。
長大以後,依然覺得自己不配得到愛,即便是收到貴重禮物,第一反應不是喜悅,而是思索該如何回報對方。
2、過度獨立,不願給他人添麻煩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往往源於相互的“麻煩”。
缺愛的人通常過度獨立,既不願麻煩他人,也不希望他人來麻煩自己,因此很難與他人建立起親密關係。
無論是友情還是愛情,他們都表現得過於懂事,彷彿只相信自己,擔心麻煩他人會引發後續的糾葛。
於是,乾脆切斷可能產生交集的源頭,從而養成了獨來獨往的性格。
3、缺乏自信,總是謹小慎微
在原生家庭中缺愛的人,一生所追尋的不過是被偏愛、被心疼、被重視。
然而,這些往往最難獲得。小時候未曾得到的重視和偏愛,最終化作不自信的外殼,無論怎樣努力都難以打破。
其實,很多人都會羨慕那些充滿自信的人,即便他們什麼都不做,僅僅坐在那裡,身上散發的氣質就足以表明他們的自信與魅力。
缺愛所導致的不自信讓人內心空虛,做事缺乏底氣,找不到讓自己成功的支撐點。
在事業上也難以取得成就,總是小心翼翼地照顧著每個人的感受,卻常常忽略了自己。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4、內心敏感,在意他人的看法
在社交和親密關係中,缺愛的人會格外敏感,能夠察覺到他人的一句話或一絲情緒波動。
隨後,會聯想到許多糟糕的情況,並將這些不好的因素歸咎於自己。
情緒敏感的人往往容易忽略自我感受,深陷在顧慮他人情緒的漩渦中無法自拔。
在親密關係中,這類人也常常患得患失,明明感情很好,卻總是想著不好的結局,缺乏安全感,內心的核心力量薄弱。
對另一半的情感需求較高,得不到回應時,便會不自覺地胡思亂想。
你的人生,無需顧及他人的感受,只需做好自己。
5、難以真正體會到快樂
沒有人能讓你不快樂,除了你自己。缺愛的人是不是都有這樣的感覺,彷彿這個世界沒什麼值得開心的,也沒什麼值得不開心。
快樂似乎與自己絕緣,有時會發現自己正處於這種狀態,對那些能帶來快樂的事情提不起興趣。
可是,如果連自己都感受不到快樂,又怎能體會他人的快樂呢?
最近讀到一本書《好起來的從來都不是生活,而是你自己》,書中寫道:
1、你要活在自己的熱愛之中,而非他人的目光之下。
2、與他人無關,你要成為更好的自己。
3、不要與他人比較,只需做好自己。
4、光芒終究會灑在你的身上,你也會綻放光采。
5、世界上只有一個你,別為難自己。
生活時常會冷不防地給你沉重一擊,無力應對的人生是常態,缺愛雖難以避免,但你依然要好好愛自己。
世間或許有諸多不如意,但你值得被愛,你要讓自己發光,而非等待被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