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範行動,推動商業航太、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安全健康發展。萬億級的低空經濟產業從“藍圖”到“藍海”,廣州如何快人一步?
3月24日,由工控產業園集團、廣州金控基金主辦的“廣州工控產業工廠·金谷科創論壇”產業園區低空經濟創新發展論壇在廣州國際智慧科技園舉辦,專家學者熱議低空經濟產業的前沿技術、政策環境、市場機遇及挑戰。
活動現場
把握好“三條賽道”
“廣州低空經濟初具體系,覆蓋科研創新、設計諮詢、低空製造、基礎設施、低空保障、低空運營六大環節。”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市政專業總工、博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李紅寶結合先進案例,對廣州市低空經濟發展體系建構及創新實踐進行解析。
李紅寶認為,發展低空經濟應聚焦在設計研發、整機及核心零部件製造、運營保障等附加值較高產業環節發力。她建議,設計創建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基地,結合近期廣州市打造的“1+2+N”產業園區體系,招引科研製造企業、扶持保障運營企業,探索示範線與低空垂直起降設施建設,同時發揮“產業基金+政府債券”模式及智庫效用。
在現場,廣東省高空視界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廣州中科雲圖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等依次進行專案路演展示,各項目負責人介紹了項目的創新性、技術優勢、戰略方向、市場前景以及融資需求等內容。
中交協低空委華南區分會秘書長、深圳市寶安區低空經濟協會會長劉立波從低空經濟的政策導向與落地、商業經濟社會效益、新質生產力發展前景等多個維度系統闡述了推動低空經濟高品質發展的路徑。
“要加速技術成果轉化與場景適配,把握低空文旅、陸空一體與城際三條賽道。”劉立波表示,低空經濟發展要以“產業化”夯實基礎、“證券化”激活資本、“社會化”拓展場景、“生態化”構建閉環的選材選品標準。政策落地需以“產業園+測試基地+城市機場”為支點,推動低空無人化在智慧物流、文體旅遊、應急救援等百類場景中規模化應用,形成可複製的區域標杆模式。
從“飛起來”到“用起來”
根據廣東省省情調查研究中心發佈的《廣東天際新機遇2024——廣東低空經濟發展調研報告》,深圳和廣州低空經濟企業數量分列全國第一和第二位。
廣州、深圳、珠海等地已集聚全國30%以上低空經濟企業,彙集了億航智慧、小鵬匯天、大疆創新、豐翼科技等全國頭部企業,並創下多個全國第一。過去一年,廣東出臺政策推動低空經濟發展,拓寬低空經濟應用場景,涵蓋物流配送、城市空中交通、應急救援等多個領域,真正實現從“飛起來”到“用起來”。
以廣州工控集團為例,其以白雲區低空經濟產業園為載體,引進低空經濟產業鏈核心企業,構建集低空航空器整機製造、智慧裝備研發、先進設備生產於一體的產業矩陣。目前已引入孚能科技,加強與相關低空經濟領域公司的合作,未來將通過“三鏈融合”加快佈局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低空經濟產業集群發展。
工控產業園集團作為廣州工控集團產業佈局的重要載體,利用遍佈廣州的產業園及土地資源著力建設低空經濟基礎設施,構建覆蓋廣州主城區的低空經濟場站及航線網路,並將在產業園規劃方面著力孵化低空航空器製造、智慧設備製造等產業,形成全生命周期產業閉環,助力廣州低空經濟騰飛。
在簽約儀式上,工控產業園集團與金控基金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定。威谷科技園公司與廈門海翼集團簽署成立“異地招商聯盟”。一批重點項目簽約落地廣州工控增城專精特新產業園。
南方+記者 鍾哲
【作者】 鍾哲
廣東科技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