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喝咖啡?這是我最近時常在思考的問題。
回頭想來,喝咖啡差不多有20年了。從最初沖泡即溶咖啡,到購買瓶裝咖啡+伴侶,到購買咖啡機磨煮美式咖啡,再到沖泡方便實用的掛耳式咖啡,最後到品嘗更加專業的手沖咖啡,我一路見證了咖啡這種飲品在中國發展的全過程。
起初我們喝咖啡,單純把它當作一種普通飲品。
即溶咖啡里的咖啡味不是很濃,反而被糖分掩蓋,變成了一種甜品。這種咖啡的好處就是方便攜帶,便於沖泡,但對於深度品味咖啡的味道,卻無法達到效果。
美式咖啡是後來我喜歡飲用的咖啡類型。在沸水的萃取下,咖啡豆的原香被激發出來,可以根據咖啡豆的酸鹼度和烘焙程度,來選擇適合自己的咖啡。直到今天,美式咖啡依舊是廣大咖啡愛好者首選的類型。
喝美式咖啡,如同直接跟咖啡豆對話,那美妙的感覺在胃裡轉化,目光更加明亮,精神也更加振奮起來。
手沖咖啡則是簡易版的美式,或者說是人工版的美式。能否做出跟咖啡機磨煮同樣的效果,考驗咖啡師的專業水準。
機器是冰冷的,嚴格執行著磨煮程式,而手沖咖啡則可以看作是藝術。每一步都是咖啡師獨立的思考和實踐,是他們智慧的結晶。
手沖咖啡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既能欣賞到咖啡師賞心悅目的表演,更能品嘗到咖啡深層次的味道,讓喝咖啡變得高雅起來。
拿鐵咖啡則是在咖啡中加入牛奶,以中和咖啡的酸度,提升口感。牛奶往往被咖啡師經過蒸汽高壓,打成奶泡,並且製作出圖案各異、惟妙惟肖的拉花,供客人飲用。
這種咖啡當前是人們消費的主要類型之一,以原味拿鐵為基礎型,包括各種演變出的新類型,逐漸贏得了大眾的青睞,喝咖啡進入了“拿鐵時代”。
當然,當前的咖啡類型遠不止這些,諸如卡布奇諾、複合型咖啡等,還包括一些“黑暗料理”咖啡,都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為什麼要喝咖啡?
如果一定要說出一個原因,我想絕不是因為咖啡的新奇、名貴和與眾不同,當然也不是提神醒腦的唯一選擇。正如前面所述,咖啡與茶一樣,只是人們生活中一種普通的飲品。
有人說,這樣是不是拉低了“咖位”,畢竟一杯咖啡的價格不菲。
但事實就是如此。咖啡也好,茶也罷,我們飲用它,並不是作為一個品鑒大師的身份,刻意去分析它的年份、產地、口感、火候等背景資訊,更多的目的,是以這些飲品為平臺和媒介,達到靜心、思考、交流、溝通等目標。
喝杯咖啡,聊聊人生。
一杯咖啡的容量有限,選擇熱咖啡還需要趁熱品嘗,這段時間就是我們思考和交流的時間。
這樣的思考交流,需要品質,更需要真誠。如果是茶,還可以一飲而盡,重新斟滿。但喝咖啡,往往每次只會煮上一杯,每喝一次只能少量抿上一口,就像在喝茅台的感覺。
喝杯咖啡的時光,一定是美妙的。這時你會發現,咖啡的香濃氣息,會融入思想和語言,讓你的眼裡充滿浪漫和美好,也會讓你的話語更加輕聲溫柔。
此刻,你就是一個紳士,在優雅的環境裡,給自己一個全新的釋放。要是咖啡館還能播放一些輕音樂,那會讓這杯咖啡的味道更加與眾不同。
喝咖啡是純粹的休閒,甚至不需要摻雜其他的飲食活動。這跟喝茶、喝酒有很大不同,茶杯和酒杯的旁邊,往往還簇擁著一大堆美食或者零食,這會略微降低了茶和酒的主角光環。
近年來,城市、山村、郊外、風景區中,紛紛開設了模式多樣的咖啡館,很多還打造成網紅咖啡的樣子,吸引遊客慕名而至,打卡拍照。
什麼樣的咖啡館是最受歡迎的?大致因素有三個,即咖啡豆品質、咖啡製作水準和咖啡館環境設計。
好的咖啡豆,代表著咖啡的品質基礎,也是咖啡館的層次界定。
咖啡製作水準則是市場化營銷的橋樑紐帶,在傳統和創新中謀發展的咖啡館,才能長盛不衰。
獨特的環境設計是吸引顧客的重要方面,也是引導顧客把咖啡和內心感受合二為一的最好平臺。
喝咖啡不是為了趕時髦,不是為了標新立異,更不是為了解決身體疾困。以什麼樣的態度對待她,她就會以同樣的態度反饋回來。
一杯咖啡,看盡人生。從舌尖接觸她開始,到胃裡完全接納她,我們可以天馬行空,高談闊論,讓神思飛遍大千世界,讓友誼得到鞏固昇華,讓認知得到統一共識。
所以我們要珍惜這杯咖啡,讓她帶我們打開通向世界的那扇窗。
作者簡介
陶鵬,70後,生在嫩江畔,長在黑土地,耕波犁浪二十余載,喜歡用文字記錄生活,抒發情感,探討人生。
【本文轉載於媒體帳號(https://ypstatic.cnnb.com.cn/yppage-share/news/share/news_detail?newsId=677f4eb3e4b0b67c624ad00f&modeType=0),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作為本賬號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