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價錢一分貨。
這句話放在什麼時候都不過時,但問題的關鍵是:我們真的需要那麼好的品質嗎?有時候的答案是肯定的,比如我之前就分享過一些“值得多花錢的建材”;有時候又不那麼肯定,比如我也分享過“不值得多花錢的家電”。
只是這兩種分享出來以後很多朋友就有一種錯覺,好像家電就可以少花點錢,建材就要多花錢買好的。事實卻並非如此,建材也有可以買便宜的——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這6種。
#01.牆面瓷磚
“為款式付費”
牆面瓷磚上不會積水,也不會有人踩在上面。所以這種瓷磚對性能的需求幾乎為零:好瓷磚一般吸水率比較低,這種瓷磚反而不適合貼在牆面上。
因為牆面磚收到的重力向下,而且一般用濕鋪的方式,牢固性比地磚差。低吸水率的瓷磚貼在牆面上,會更容易掉(所以不得不加入又貴又不環保的瓷磚背膠)。
購買牆面瓷磚時,注意款式就夠了。陽台等採光好的房間用啞光磚,衛生間等污染重的房間用亮面磚。至於品質,只要不是特別劣質,都在可接受範圍內。
#02.排水管
“國標管就不會壞”
排水管,一般用的50管。這種水管也沒必要買太好的:冷水管、熱水管、暖氣管都要用好的,是因為管道裡面有壓力,對管道品質是個考驗。
自來水管要買好的
排水管裡面又沒有壓力,怎麼會壞呢?就算有漏水的排水管,十有八九也不是因為管道壞了,而是因為接頭漏水(這和質量無關,是施工出了問題)。
只要排水管符合國標,在家庭環境下使用幾十年都不會壞。好排水管一般是外壁更厚,的確是更結實了,但產生的排水噪音也會更大。
排水管
#03.集成吊頂
“厚度不重要”
集成吊頂的材質一般是鋁扣板或者PVC,兩種材質都分優劣。好產品更厚,比如鋁扣板,便宜的厚度只有0.5mm,貴的能達到1.2mm。
公共場所需要厚一點的,因為單塊板更厚(一般是500mm見方)。家庭吊頂的單塊尺寸一般是300mm見方,根本沒必要那麼厚。
鋁扣板集成吊頂的每一塊扣板都是300mm見方
此外鋁扣板的厚度越大,對龍骨的要求就越高。家庭一般使用木質龍骨,過兩年鋁扣板還沒壞呢,龍骨先朽了,反而得不償失。
#04.踢腳線
“越貴越薄”
踢腳線嚴格來說也屬於牆面磚的一種,同樣對功能性沒有太高的要求。前些年可以買好一點的,因為好踢腳線的厚度更小,貼在牆面上會更好看。
但這幾年已經不用了,因為我們升級了踢腳線的貼法:現在流行“暗貼”。即在牆面上開槽,把踢腳線嵌入在牆裡面。
這樣一來對踢腳線的厚度就沒有要求了,多厚的踢腳線嵌入以後也會和牆面平齊。當年的貴踢腳線還貴在頂部的花紋上,現在有花紋的踢腳線不能暗貼,反而要避開這種。
#05.燈
“發光體要好”
燈,我們可以分成兩部分來看:外殼和發光體。其中的外殼在選擇時,就可以適當降低預算。外殼更多地是起到裝飾作用,品質好一點、差一點都一樣用。
但是裡面的發光體一定要選好的,不僅發光效率要高,還要注意選無頻閃、高顯指的產品。LED燈的啟動器是壽命終結者,LED能用幾十年,但劣質啟動器只能用一兩年。
如果預算不足,建議發光體和外殼分開來買。外殼去網上選,造型多、價格低。發光體最好找個大品牌,起碼質量有保證。
#06.石材
“地面石材要軟一點”
家庭裝修會用到很多石材,比如窗檯石、櫥櫃檯面以及門檻石等。其中窗檯石、櫥櫃檯面上的石材要買好一點的,以免出現滲色等問題。
地面的石材比如門檻石,反而建議選便宜一點的。首先便宜的石材也是石材,地面石材的主要用途就是防水,便宜石材一樣可以防水。
其次石材越貴硬度就越大,同時帶來的就是韌性差。地面石材免不了磕磕碰碰,如果韌性差就容易出現磕碰、裂縫等問題,因此建議選軟一點、韌性好一點的石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