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奧秘:腸道——隱藏在腹部的“第二大腦”
更新于:2025-03-26 06:56:19

腸道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大腦”,這是因為在腸道中有超過一億個神經元組成的複雜網路,因此腸道神經系統能夠通過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與中樞神經系統進行交流,並通過神經內分泌途徑、免疫途徑和迷走神經途徑形成了“腸-腦軸”。

由於腸腦軸的存在,腸道和大腦之間能夠通過神經和內分泌進行雙向調節,也就是說腸道的代謝產物可以影響大腦的一些活動,大腦也能調節腸道功能。比如,日常生活中有不少人在緊張的時候就想上廁所,就是大腦對腸道的影響。

還有突然產生的想吃甜、想吃辣等想法,其實是腸道中的菌群想吃這類食物,於是向大腦傳遞信號,讓你以為是自己想吃。

那麼腸道中的微生物具體是如何影響腸道和大腦的交流?作用原理又是什麼呢?

首先,腸道中的菌群能夠直接或間接產生神經遞質或神經調節劑,雖然產量較小,但也有可能影響控制情緒、焦慮、認知。

其次,腸道細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能夠激活腸道的黏膜免疫系統。附著在腸道黏膜上的細菌可以通過識別病原體相關分子模式等促炎微生物成分,使機體啟動免疫反應。

最後,腸道菌群產生的代謝物、氧化應激信號分子、促炎細胞因數,可以通過迴圈系統影響中樞神經系統。

很多大腦疾病或者行為問題,也跟腸道菌群有一定的聯繫。因此保護好腸道,其實就是在保護我們的“第二大腦”。

在日常生活中,想要守護好腸道健康,良好的作息習慣和飲食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少熬夜、不吃高脂肪食物、避免濫用抗生素,都能有助於腸道菌群的穩定與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