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指甲大家都會,但你真的剪對了嗎?
更新于:2025-03-26 06:51:15

  生活中,基本上每個人都需要剪指甲,因為指甲長得太長,甲溝、甲緣就容易藏汙納垢、滋生細菌,既不衛生也容易導致指甲開裂、損傷指甲。剪指甲看似簡單,但很多人並不會正確修剪指甲,很多人都以為指甲剪越短就越好,最好是貼著肉剪,一點都不要留。其實這樣剪指甲是錯誤的,指甲修剪不好,不但影響美觀,還容易引起甲溝炎,那麼如何正確修剪指甲呢?

  指甲的構造

  一個完整的指甲,包括甲板、甲床、甲半月、甲小皮、甲母質、甲襞等。而我們肉眼見到的“指甲”,就是其中的甲板。它是一層堅硬的角質板,從甲根處的甲母質中生長出來,主要功能是保護甲床。指甲生長速度十分緩慢,手指甲大約每 3 個月生長 1 cm,腳趾甲大約每 9 個月生長 1 cm。具體數值根據每個人的年齡、生活環境、體質狀況等有所差異。

  剪錯指甲的危害

  我們的皮膚是有彈性的,如果指甲剪得太短,甲板兩端就會被皮膚組織包裹起來,就好像“嵌進去”一樣。而當指甲繼續生長,邊緣深入甲溝,就會引發腳趾頭出現局部紅腫、疼痛的感受。有人為了減少痛感,選擇將指甲繼續剪掉,這樣反倒形成了惡性循環,越痛越剪短,越剪短越痛。甲溝是指甲兩側的凹陷結構,甲溝炎就是指甲與甲溝皮膚之間因擠壓等因素,皮膚破損后細菌感染而引起的炎症反應。如果處理不當,不僅疼痛難忍,還會引起甲溝皮膚受損化膿,嚴重的可能會引起敗血症,對我們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

  如何正確修剪指甲

  先洗再剪

  指甲其實很脆弱,越是乾燥,脆度越高,越容易發生斷裂。剪指甲之前要記得洗手,如果是乾燥的秋冬季節,可以先用溫水泡一泡。

  先剪中間,再剪兩側

  這樣可以控制指甲修剪的長度,避免把兩側剪得過短。甲邊緣最好是直線或圓弧形,可避免甲溝炎,以及划傷皮膚。

  指甲不能太短或太長

  太短容易導致甲溝炎,太長容易藏汙納垢,建議與指尖平齊,超出甲床1毫米。手指甲可1周剪一次,腳趾甲生長速度慢,可2周剪一次。

  剪指甲的小竅門

  竅門一

  用兩條透明膠帶,分別貼在指甲刀兩側封住開口。這樣剪指甲時飛出的指甲屑就會被膠帶粘住。等剪完指甲後把膠帶撕下來就可以了,指甲刀上還是很乾淨。

  竅門二

  準備一塊化妝棉。取一小塊化妝棉,將化妝棉剪成兩半,接著取一半卷成卷,塞入指甲刀內側,就可以卡住指甲屑了。

  竅門三

  直接把手伸入大袋子中剪指甲,剪完直接倒掉就可以了。

  日常生活中

  如何呵護指甲

  修剪指甲時要適度

  避免過度修剪,以免導致指甲裂開或變形。同時,不要將指甲剪得太短,以免損傷甲床。

  保持指甲的乾燥和清潔

  避免長時間浸泡在水中,特別是熱水,因為熱水會使指甲變軟,容易受傷。洗手后應及時擦乾,避免指甲和指尖潮濕。此外,定期清理指甲縫隙,避免细菌和污垢聚集。

  注意營養均衡

  良好的飲食習慣對指甲健康非常重要。確保攝入足夠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蛋白質,如鐵、鋅、鈣和維生素E等,這些營養物質有助於加強指甲結構和生長。

  避免把指甲當工具使用

  盡量減少將指甲用作工具,在需要用力的情況下,盡量用手指肉代替指甲,以減少指甲受傷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