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為食安 “保駕護航”:應用實例與未來藍圖
更新于:2025-03-26 05:22:53

俗話說 “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一直是大家極為關注的事兒。如今,AI 技術的加入,給食品安全檢測帶來了新的曙光,讓我們吃得更放心。

在漳州市,市場監管局給 80 家食品生產企業打造了 “陽光工廠”。通過 “物聯感知 + AI 抓拍” 技術,企業的洗手消毒區、生產加工區等關鍵地方,都裝上了視頻監控和溫濕度監測設備。就拿車間的溫濕度來說,一旦超標,系統馬上預警,員工能及時調整,保障食品生產環境達標。

要是員工沒按要求穿戴潔淨服,AI 攝像頭也會自動抓拍,督促整改。而且,智慧溯源秤還能自動抓取添加劑數據,防止非法添加或超量使用,為食品安全加上層層保險。

濱海新區在校園食品安全管理上也引入了 AI。“濱海食安” 公眾號嵌入 AI 助手,7×24 小時在線服務。不管是包保幹部、學校食堂管理人員,還是監管執法人員,只要輸入 “食品留樣有什麼要求” 等食品安全問題,AI 助手立馬就能給出專業解答。它能從海量法規標準里快速篩選資訊,大大提高了食品安全指導和培訓的效率,讓校園食品安全管理更智慧。

無錫市啟用的 AI 食品安全智慧監管平台同樣厲害。它把食品生產經營主體按風險分級,能及時推送證照情況,超標數據也會報警提示。比如,餐飲單位員工健康證一旦逾期,平臺馬上發出警示,還會通知單位整改。廚師不戴工帽口罩操作這類不規範行為,AI 攝像頭也能自動抓拍,上傳系統,監管人員發現后,轄區市場監管分局會迅速派人處理,實現線上線下監管聯動。

展望未來,AI 在食品安全檢測方面還有很大潛力。它能和更多先進技術結合,檢測速度更快、精度更高,像快速識別食品里的微量有害物質。而且,隨著技術普及,監管成本有望降低,更多小作坊、小餐飲也能納入智慧監管範圍。還可能實現從農田到餐桌全鏈條的實時監控,每個環節都有 AI 把關,讓咱老百姓的每一餐都吃得安全、吃得安心,真正迎來一個透明、放心的食品消費新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