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名利雙收的大好事突然降臨到自己的頭上,相信許多人會迫不及待地舉起雙手去努力接住。
可是,這等大好事降臨到電視劇《北上》中的周宴臨周老闆頭上時,他卻在深思熟慮後,寧肯守著自己的“運河人家”小飯店,也不願意去市區大搞淮揚菜傳承基地這種名利雙收的大好事。
周老闆的這種不審時度勢的做法一般人理解不了,但卻有他的特殊原因,尤其是聽了花街小院的四個老男人在深夜裡的喝酒談話,我才明白了他為何會放棄這個名利雙收的好機會。
2015年春節前,周海闊的同學三梁子找上門來,告訴了周宴昨一個驚人的大好消息:大運河步入世遺時代,淮揚菜大受追捧,市領導提出在市裡辦一個淮揚菜傳承基地。
三梁子這是受命請淮揚菜大師周宴臨出山,去基地講學,把百年的“運河人家”搬到市裡,發揚光大淮揚菜,讓更多的人嘗到周宴臨的手藝。
聽到三梁子帶來的好消息,周宴臨雖然沒有馬上表態,但看來似乎並沒有動心,晚上回到家后仍然是很用心照顧得了阿爾茲海默症的父親。
這天晚上,得知要搞淮揚菜基地消息后,花街小院的謝天成、夏茂田和邵秉義擺了一桌酒菜,請淮揚菜大師周宴臨小坐,由頭是:一是慶祝又運河花街小院又有了一件大好事;二是要和周宴臨好好溝通溝通,讓他放心地去辦基地。第二件事是重點。
周家的“運河人家”飯店如今已經在運河的花街巷開了一百多年了,可以說從開張即火爆,一直到現在還是大有名氣。前幾天還有人特意從灣灣跑回花街,尋來周家的“運河人家”飯店吃淮揚菜的。
這個從灣灣來的一個老人本是抱著碰碰運氣的想法,沒想到過去了這麼多年,“運河人家”竟然還完好無損地經營著,而且淮揚菜的味道一點都沒有變。
花街小院的4個老男人坐在一起把酒言歡,暢談“運河人家”過去,現在和未來,尤其是淮揚菜傳承大師周宴臨一談起“運河人家”和淮揚菜就眉飛色舞,語境驚人,與平日的少言寡語判若兩人。
不過,這並不是正題,正題是由謝天成引入,夏茂田和邵秉義隨之應和,就是讓周宴臨放下顧慮,去踏踏實實地做傳承淮揚菜基地的專案,家裡的事,照顧周老爺子的事,“運河人家”飯店運轉的事,他們三個老爺們和家屬們一起上,都能應對周全。
周宴臨聽了無比感動,看當時的情形,他像是理解了和接受了大家的好意,準備挽起袖子大幹一場了。
可是,第二天上午,當三梁子拿著合同再來談時,周宴臨卻變卦了,他當場表態,自己不參加傳承淮揚菜基地的專案。
周宴臨放棄名利雙收機會的原因不簡單
當年,周宴臨不太喜歡讀書,父親周老爺子就讓他去學做菜。做菜是周宴臨真心喜歡的事,所以他就學得很用心,而且學出了名堂,不但成為自家“運河飯店”的主廚,還經過多年的歷練,成為了淮揚地區有名的淮揚菜大師。
曾經,周宴臨也試著把淮揚菜發揚光大,也去了北京打拚。可是周宴臨在北京過得不開心,是“身在北京,心在花街”,所以他就又回到了花街,繼續運營自己家的“運河人家”。
周宴臨這一回來,就再也沒有離開過花街,結婚生子,做菜,守著花街,守著百年的“運河人家”飯店,守著親人。
2008年,周宴臨的妻子羅之梅要圓自己的演員夢而離開了花街,因夫妻天各一方而感情出現了問題。
羅之梅給周宴臨聯繫好了北京新開的飯店,對方給出了高薪及股份的豐厚條件,只要周宴臨到北京,就能解決做菜和夫妻在一起的問題,可周宴臨還是當場拒絕了。
後來,周宴臨寧肯和一直深愛著的妻子羅之梅離婚,也不願意離開花街,去外面發展。
如今,周老爺子得了阿爾茲海默症,身邊離不開人,雖然有謝天成等花街小院鄰居們的照應,但周老爺子畢竟是自己的父親,孝順且很講究人際關係的周宴臨怎麼可能把父親推給別人照顧,自己去搞名利雙收的事。
並且,周宴臨是一個做事做人都一直“問心”的人。不離開花街,守著親人和“運河人家”,才是他自己的內心所向。
事實上,周宴臨的內心從來就沒有嚮往過那種高收入、有名利,快節奏的大城市生活,他喜歡平靜、平淡、平常的煙火人生,而且他也願意一直守在能讓自己安心的花街和親人身邊,做自己想做且喜歡做的事。
不過這些固然重要,但更為重要的是在周宴臨看來:如果把“運河人家”搬到市區去了,尋根的客人就沒有了“吹著運河的風,聽著花街的叫賣聲,他們吃的是菜,可品的是花街的味道。而一方水土成就一方菜,如果真的離開了運河,那運河的菜就沒有味道了。”
原來,周宴臨對吃飯這事理解的不是吃好吃的東西,而是吃的情懷。吃同樣的飯菜,換個地方吃的感覺不一樣,那味道就會隨之也不一樣了。
就像我們平時所說的:吃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哪裡吃,是和什麼人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