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防治結核病流行的二十多年工作中,武漢市金銀潭醫院耐葯結核病科聶琦見證了結核病患者的變化。
患者數量少了,“近年來結核病的防治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公眾的健康意識也有所提高”。但轉診來的病人似乎病情更重了,“有部分患者未及時接受規範治療,或者對藥物的依從性較差,從而導致耐葯菌株的產生”。
結核病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重大傳染病之一,也是目前唯一入圍全球十大死因的單一性傳染病,至今仍然是全球公共衛生的重大挑戰之一。據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的《2024年全球結核病報告》,2023年全球有1080萬新發結核病患者,並有125萬人因此死亡,結核病已超越新冠肺炎,重返全球單一傳染病死因首位。
“當前的結核病可防可治,但公眾仍缺乏足夠的重視和認知。”聶琦表示,結核病的易感人群主要為年輕人及老年人群體。由於該病的早期癥狀往往不典型,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有時甚至比感冒癥狀輕,因此不易被察覺,甚至常被誤診,“年輕人患病多與生活習慣和情緒壓力有關;老年群體的不重視是造成傳播的重要原因。”
今年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結核病日”的第30年,聶琦呼籲,保持良好的抵抗力、愉悅的心情、勤開窗通風是預防結核病的有效方法,“如果出現咳嗽、咳痰超過兩周,且癥狀沒有好轉,應及時就醫並進行規範的檢查和診斷,避免自行用藥或誤診誤治,以免延誤病情並增加耐葯風險”。
聶琦。圖/受訪者提供
對話聶琦。
【1】年輕人和老年人是結核病發病的高危人群
九派新聞:目前我國結核病的發病人數呈現怎樣的趨勢?哪些人群是結核病的高發群體?
聶琦:結核病多年來一直存在,但很多人對其瞭解並不多。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相關數據,每年該疾病的估算發病人數基本在1000萬人次左右。從整體趨勢來看,我們國家的發病率呈現下降態勢,但總體而言,疾病控制情況仍不盡如人意,主要問題在於發現時間較晚。
一方面,診斷技術存在局限性,往往只有當患者體內病原體排出量較大時,才可能被檢測出來。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預防措施。目前的疫苗主要針對小兒重症感染,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兒童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但對於成人感染,疫苗的效果並不理想。
我曾經對本院收治的約4000名患者進行統計分析,發現20至30歲年齡段的患者數量最多,其次是50至60歲,再次是60至70歲。由此可見,年輕、青壯年以及老年人群體的發病率相對較高。
九派新聞:為什麼這類人群更易受結核病的侵害?職場人長期熬夜、壓力大是否真的更易感染?
聶琦:年輕人患病多與生活習慣和情緒壓力有關。年輕人往往生活作息不規律,壓力較大,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免疫力下降,從而增加患病風險。而老年人則是因為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抵抗力自然減弱,這也使得他們更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襲。可以說,免疫力在其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此外,年輕人的社交活動相對較多,例如經常外出應酬、娛樂等。以結核病為例,其發病和人與人之間的密切接觸密切相關。傳染源和傳播途徑是疾病傳播的關鍵因素。
我曾經接診過一些年輕的男性患者,他們多年前就養成了不良的生活習慣,比如去網吧通宵打遊戲。長時間處於密閉環境中,增加了感染結核病的風險。而一些年輕的女性患者則可能因為過度減肥而抵抗力下降,成為易感人群。
老年人同樣是高發人群,我們在調查中發現,許多老年人喜歡長時間在麻將館打麻將,這些場所往往通風不佳。我也遇到過有些結核病患者即使被勸告,仍然繼續在這種密閉空間中活動,無形中造成了傳播。
九派新聞:結核病的傳染途徑有哪些?感染了結核菌就一定會得結核病嗎?
聶琦:結核病的主要傳播途徑是呼吸道傳播,患者通過咳嗽、打噴嚏或說話時釋放的飛沫傳染他人。結核病還可以通過消化道傳播。例如,人們飲用未經消毒的生牛奶。此外,若母親在懷孕期間感染了結核病,也可能通過胎盤或產道將病菌傳播給胎兒。
但不是感染了結核菌就一定會得結核病的。結核病與其他傳染病有所不同。感染結核病後,大約5%到10%的感染者可能在兩年內發病,尤其是免疫力較差的人群,比如糖尿病患者、HIV感染者以及長期使用免疫抑製劑的人群。除了上述人群之外,還有大約5%到10%的感染者可能會終身攜帶病菌,直到免疫力下降時才發病。
九派新聞:結核病的早期癥狀往往不典型,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比如感冒。在臨床診斷中,如何提高早期診斷的準確性,避免誤診?如果懷疑自己得了肺結核怎麼辦?
聶琦:結核病有時比感冒的癥狀還輕一些,但也有一些典型表現。比如結核病引起的咳嗽與普通感冒的咳嗽有所不同,許多結核病患者不表現出明顯的咳嗽癥狀,而是頻繁清嗓子的動作。除了咳嗽、咳痰外,結核病還常見午後低熱、盜汗、胸痛、胸悶等癥狀。
如果患者出現咳嗽、咳痰超過兩周且癥狀沒有好轉,建議儘快進行相關檢查,以排除結核病的可能。另外,如果患者周圍有人正在服用結核藥物,即使患者本人沒有癥狀,也應視自身為密切接觸者,要進行結核病篩查。
九派新聞:結核病常被誤診為什麼類型的疾病?
聶琦:在臨床工作中,我們經常遇到一些患者自行診斷或被誤診為支氣管炎或肺炎。尤其在當前抗生素廣泛使用的情況下,一些藥物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喹諾酮類藥物,對多種炎症有良好的治療效果,且使用方便(無需皮試),頗受基層醫生和患者的青睞。然而,這些藥物也存在一定的問題。
其中,有些患者實際上患有結核病,但在使用這些抗生素後,癥狀可能會暫時緩解。由於這些藥物對結核病有一定的抗炎效果,患者可能會誤以為病情已經好轉,從而不再進一步就醫檢查。這種單用一種藥物的短期治療方式,雖然在短期內可能緩解癥狀,但無法徹底治癒結核病,反而會掩蓋病情。患者可能會在癥狀緩解后停止治療,但過一段時間病情又會復發,於是再次使用這些藥物,形成惡性循環。
這種做法最大的危害在於:一是耽誤了病情的最佳治療時機,導致病情反覆加重;二是增加了耐葯的風險。喹諾酮類藥物是我們治療耐葯結核病的核心藥物之一。如果患者在未經確診的情況下長期使用這些藥物,一旦產生耐藥性,尤其是與利福平耐葯同時出現時,就會形成准廣泛耐葯結核病。此時,治療方案將變得更加複雜,不得不使用價格昂貴的新葯,這無疑會大大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
【2】耐葯結核病是當前結核病防控的難點
九派新聞:耐葯結核是如何引起的?我國耐葯結核病的現狀如何?
聶琦:耐葯結核病是當前結核病防控的難點,該病的形成原因多種多樣,其中一個常見原因是患者之前感染過結核病,但沒有接受規範治療,或者對藥物的依從性較差,從而導致耐葯菌株的產生。此外,耐葯結核病的傳播也成了一個重要問題,有些患者感染的耐葯菌株是直接從他人那裡傳播而來的,這種傳播方式使得耐葯結核病的防控難度進一步加大。
從數據來看,耐葯結核病的佔比在不同醫院之間存在差異。以我們醫院為例,由於接收的是來自全省17個地市的轉診患者,病情相對較重,因此耐葯率也相對較高。我們醫院初次患者的耐葯率大約為5.6%到5.7%,而複治患者中的耐葯率高達37%。
我國耐葯結核病的現狀較為複雜,主要問題在於耐葯結核病的治療難度極大。耐葯菌株對許多一線抗結核藥物無效,這使得診斷和治療都面臨巨大挑戰。首先,診斷耐葯結核病需要醫生具備相關意識並進行耐葯檢測。其次,分子檢測技術雖然能夠更準確地檢測耐葯菌株,但費用較高且尚未完全普及,這也使得一些患者難以及時發現耐葯情況。此外,耐葯結核病的治療也會產生藥物不良反應較大的情況,甚至有些在接受治療的患者直呼“生不如死”。
但是只要患者能夠堅持完成治療,成功率其實是非常高的。比如我院多年來治療成功的患者有580多名,復發率不到1%,這說明堅持規範治療是關鍵。
九派新聞:曾有報導稱,有應聘者因結核病史被公司解僱,法院判決賠償但未強制恢復勞動關係。如何看待這一情況?對於已經治癒的結核病患者,復發的風險有多高?
聶琦:處於活動期的結核病患者,一般是建議隔離治療的。如果病情較輕,一般在兩三個月內就可以控制傳染性並逐漸恢復。對於病情稍重的患者,通常需要在完成治療並完全治癒后才能復工復學,這是有明確規定的。
對於已經治癒的患者,他們與正常人並無差異,完全可以正常工作。如果因為曾經患有結核病而禁止患者上班或解僱他們,這是一種歧視行為,是完全錯誤的。因為只要患者接受正規治療,結核病的復發率是非常低的。
九派新聞:結核病患者如何面對婚戀和孕產?
聶琦:結核病是可防可治的,所以我認為結核病患者應在治好的情況下再去交往比較好。
如果孕婦能夠早期發現結核病並及時進行干預,胎兒的感染率會大大降低。實際上,許多先天性結核病的發生,往往是因為孕婦在孕期未能及時發現或干預結核病。目前,我們有多種藥物可用於治療結核病,但如果患者一旦確診結核病,就立刻擔心是否會傳染給胎兒,或者擔心用藥會對胎兒產生不良影響,從而選擇流產,這其實是非常可惜的。
此外,我想強調,對於那些原發性不孕不育的患者,一定要考慮是否存在結核病的可能。她們的肺部可能沒有明顯問題,但結核病可能已經影響到其他部位,從而導致不孕不育。所以,如果女性結婚後超過一兩年時間未能正常懷孕,應高度懷疑有結核感染,到結核專科醫院進行檢查。如果確診為結核病,就應該先進行治療,治療后再考慮做試管嬰兒,這樣會大大增加安全性。
【3】保持良好的抵抗力是預防結核病的關鍵。
九派新聞:卡介苗是預防結核病的重要手段,但它對成年人的預防作用有限。對於成年人,除了卡介苗,還有哪些有效的預防措施?
聶琦:對於年輕人來說,保持良好的抵抗力是至關重要的。首先,需要從生活習慣做起,盡量避免熬夜,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其次,情緒對健康也有很大影響。過往的數據顯示,結核病更容易發生在那些性格內向、情緒憂鬱的人身上,所以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態,積極面對生活和工作中的壓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年輕人在生活細節上也要多加注意。比如,如果身邊有人出現結核病相關癥狀,或者有人確診為結核病,大家應該互相提醒、互相督促,及時進行檢查,不要拖延。對於年輕女性來說,減肥時也要注意採用健康的方式,避免過度節食、不吃不喝,否則會導致身體抵抗力下降,增加患病風險。
還有,在密閉空間停留較長時間時,比如辦公室、教室、網吧等,一定要注意勤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良好的通風可以有效降低空氣中病菌的濃度,減少呼吸道傳染病的傳播風險。
九派新聞:為終結結核病流行,我們應該怎麼做?
聶琦:我認為要徹底終結結核病的流行,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首先,從思想上每個人都要保持警惕性,時刻敲響警鐘,並學習識別結核病的癥狀。如果僅靠醫生在末端發現和治療,想終結結核病是非常困難的。但如果全社會都積极參與,這一目標其實並不遙遠。因為結核病的預防和治療已經相對簡單,而且治癒率很高。
其次,早期發現和治療,是終止結核病的重要方式。如果治療不及時,患者的肺部可能會受到嚴重破壞,甚至出現不可逆的損傷,導致患者長期依賴氧氣,無法恢復正常肺功能。
九派新聞記者 李愷
編輯 王佳箐 李楊
【爆料】請聯繫記者微信:linghaojiz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