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雷嘉)醫藥健康產業作為助推北京創新發展的“雙發動機”之一,2018年至今本市已接續實施三輪加快醫藥健康協同創新“行動計劃”。2024年,北京醫藥健康產業整體規模達1.06萬億元,同比增長8.7%,成為全國首個醫藥健康產業破萬億的城市。
2024年北京醫藥健康產業厚積薄發。AI三類醫療器械獲批上市11個,數量全國第一;9個創新醫療器械獲批上市,居全國第二;9個創新藥納入突破性治療品種,居全國第三;27個專案入選國家人工智慧醫療器械揭榜掛帥優勝單位名單,數量居全國首位。同時,北京在細分領域出臺合成生物製造、醫療器械、細胞與基因治療(CGT)、腦機介面等專項政策,全力賦能發展新賽道。今年,僅前兩個月就有7款創新藥械產品獲批上市,數量居全國第一,實現“開門紅”。
能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績,首先歸功於機制創新。近年來北京深化市醫藥健康統籌聯席會機制,推出產業部門與行業管理部門“雙牽頭”機制,高效解決產業主體的急迫需求。同時針對創新藥械重點品種專門建立了多部門全流程服務握手機制,在臨床前研發、臨床研究、審評審批、入院應用和產業落地等環節,各部門分段負責、握手接力,合力加快創新藥械上市進程。
其次是加強前沿技術佈局,多項前沿突破性技術領跑國際。如腦科所羅敏敏團隊開發的“北腦二號”在國際首次實現非人靈長類對二維運動目標的腦控攔截。在加強創新與“三醫”聯動協同方面,北京推出了支持創新醫藥發展的“32條措施”,實施一年來一系列創新改革深入開展,落實了“藥品臨床試驗審批時限從60日壓縮至30日、藥品補充申請審評時限從200日壓縮至60日”的國家創新試點。北京還積極推動開放創新,外資企業落地數量創新高,8家知名外資藥械企業在京新設研發或創新主體。北京設立的醫藥健康產業投資基金已完成投決44項,投決金額和帶動社會資本投入近90億元。
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深入推動第三輪“行動計劃”落地實施見效,在市級醫藥健康聯席會統籌下,加速產出創新藥械成果,發力產業化落地和規模化放量。同時研究出臺2025年新一輪改革政策,強化創新企業引進和培育,爭取一批知名外資企業在京加大研發投入和佈局。在細胞與基因治療、腦機介面等新興領域要持續發力,做強做大藥械基礎板塊,形成北京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