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風水輪流轉,以前是Intel打遊戲強,而如今的ARL-S新CPU,遊戲落了下風,生產力反倒是提起來了:新的Core U7 265K在經過幾輪價格調整之後,盒裝價格直奔2000元,在這個價位下,20核20線程的它多核性能是妥妥的第一名;而新的B580顯卡現在是2000元價位為數不多的提供12GB大顯存的產品,再加上Intel歷來無敵的視頻編解碼性能,兩者加在一起,搭配同步降價的ITX主機板,就變成了一台一提就走的超級視頻工作站!
這次裝的這台主機,就是一台貫徹如上思路的產品:
CPU:Intel Core Ultra 265K
散熱器:利民RK120
主機板:華碩ROG Strix B860I
記憶體:金士頓Fury DDR5 6400 48GB×2
SSD:金士頓Fury 500G+素材盤
顯卡:Intel Arc B580 12G 原廠卡
機箱:九州風神CH160
電源:利民TFX750W
首先是這次的CPU,Intel Core Ultra 7 265K,Core Ultra 200S雖然上限表現不佳,但是首發3299塊高攀不起,2000塊我只能說真香!2000元價位上,U7 265K目前就是實質上的多核性能第一,不論是純P核還是10+2個接近上代P核的E核,降價以後性價比一下大漲,尤其是在生產力方面,這個價位當之無愧的生產力第一名——風水輪流轉了!
隨著U7 265K的價格調整,搭配的B860主機板也跟著一起調整了。其中ROG STRIX B860-I這樣的頂級B860 ITX主機板現在也只要1600出頭,如果是普通的B860 ITX,搭配U7 265K甚至可以做到套裝3000左右,性價比還是相當不錯的——這還沒有265K的首發價格高!
ROG STRIX B860I主機板就不用多介紹了,甚至可以說是本世代主機板中最有性價比的ROG“大眼睛”主機板了,做工用料拉滿,小小的ITX主機板甚至還上了背板!
IO介面也算是高規了,不僅有雷電4,WIFI也升級到了WIFI7,DP和HDMI都有,雖然看起來IO背板介面少,實際上絕對夠用,而且速度都是拉滿的。
而U7 265K不錯的能耗比,功耗溫度都不高,用在ITX主機板上剛剛好!
由於是幹活機,記憶體容量的需求遠遠大於頻率,再考慮到ITX畢竟只有倆記憶體槽,因此記憶體上選擇了超級加倍——金士頓的Fury Renegade DDR5 48GB×2的終極組合,兩根就有96GB的容量,速度不算太慢,也有6400MHz,忙裡偷閒打個遊戲也是夠的。
視頻編輯方面Intel是公認的一哥,不論是支援規格還是性能優化,Intel這方面一直做得很好,U7 265K裡新的Arc核顯也是第一流的水準,不過正經幹活還是有個獨顯更好,Intel自家的Arc獨顯B580,原廠公版盛世美顏做工一流,2000元價位還有12G大顯存,支援2路8K視頻編解碼,再加上Arc核顯里的2路,可以同時支援4路視頻的編解碼或者4路同步編解碼,而且支援到8K和AV1,介面上還有DP2.1和HDMI 2.1,幹活絕對是一把利器——遊戲性能還有4060水準,真不錯了!
由於是工作用機,又是要提來跑去的,一體水冷就不太合適了。考慮到265K的功耗不算太高,又準備直接鎖到標準的TDP 125W來用,再加上是ITX機箱空間受限,因此選擇了利民的RK120小雙塔,能夠比較好地兼顧散熱性能和噪音。
而且RK120是不多的能相容ITX主板、不擋記憶體的雙塔,而且高度才156mm,能相容很多機箱,可以看到主體用的是歪脖子設計。
雙塔是一厚一薄,搭配的風扇也是比較稀有的一個12015一個12028,簡直是在逼仄的空間裡把散熱性能發揮到極致了......
差不多RK120的體積已經是ITX主機板上各種不擋空間的極致了,再大一點就有相容問題了,而這個則是剛剛好。
搭配上B580,體積也沒有特別離譜的感覺,甚至散熱器比顯卡還顯得大一點......
由於是ITX機箱,電源就得搭配個SFX為好,不然電源都比主機板大......和散熱器一起買的利民TGFX750,金牌全模的SFX電源,性價比很高,帶的線也是方便的壓紋線,好評。
機箱則選擇了九州風神的CH160,無它,主要就是看上了緊湊的體積但是內部空間並不小,而且最重要的是有提手!有提手!有提手!
那麼實際性能怎麼樣呢?超出預期!要知道現在距離U7 265K發佈已經過去了接近半年,首發時候問題確實比較多,而如今大多已經修復,性能也略有提升。B580同理,3個月過去了,B580一共發了......9個版本的驅動,平均一個月3個!這個驅動更新頻率,要比A、N兩家努力的多了,自然性能也和首發時候不太一樣了。
先來看看CPU性能。由於這套機器是長時間工作的幹活機,因此功耗設定調得比較保守,嚴格按照125W TDP來運行,而PL2設置為預設的250W 56秒,記憶體由於96GB的超大容量,頻率只有區區6400MHz。
這個狀態下,U7 265K的單核多核理論性能都超過了R9 9900X,比同價位的9700X多核高了一半還多,非常離譜......
綜合性能也非常優秀。
而B580顯卡在幾個月持續不斷地優化之後,在2000元價位的顯卡裡面顯得性價比非常高。1080P甚至2K解析度打打遊戲也不在話下。
並且原廠的B580功耗溫度表現都相當不錯,滿載只有190W,溫度更是只有70來度,噪音也不大,非常適合長時間工作的重負載......
由於常用的視頻編輯軟體剪映啥的沒有測試工具,於是嘗試跑了一套重負載的專業測試Specworkstaion 3.1,成績相當不錯,平均4分以上,意味著是基準配置(E3 1240V5、WX3100)的4倍以上性能,非常強力了。
總體來說,雖然Intel這代CPU在高端折戟了,但在中端產品上,性價比還是相當不錯的,U7 265K降到2000元之後性價比暴漲,妥妥的2000元價位新王,而B580顯卡綜合性能也很不錯,3I組合在中高端甚至還挺能打?不管怎麼樣,市場還是需要競爭,寡頭壟斷對消費者來說只有壞處,沒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