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首對“港產”大熊貓龍鳳胎進入成長新階段,經過香港海洋公園護理團隊多日觀察及訓練,這對大熊貓龍鳳胎寶寶和媽媽“盈盈”已逐漸適應在展區一同活動。22日起,它們正式“合體”與公眾見面,分享求抱抱、陪玩耍的撒嬌日常。
香港海洋公園工作人員盧芷珊告訴記者,目前這對大熊貓龍鳳胎是“好奇寶寶”,喜歡探索不同事物。它們在母親身邊可以學習一些人類無法教授的知識,如分辨氣味等,幫助它們更好成長。為了讓護理員能夠緊密觀察大熊貓寶寶的習性和及時提供説明,“港產”大熊貓龍鳳胎和媽媽在“大熊貓之旅”中間位置的棲息地與訪客見面。
當日上午,距離香港海洋公園開始營業還有兩小時,已經有不少熊貓“粉絲”頭戴大熊貓龍鳳胎玩偶飾品前來,等候見證這一溫馨時刻。為了讓訪客更好感受大熊貓寶寶和媽媽之間“愛的互動”,園方推出全新的入場安排。工作人員從上午10時起派發入場券,每天派發約3000張。每次約40人一組同時間觀賞,每組可停留約3分鐘,其間工作人員全程引導。中午12時,當日的入場券全部派發完畢。此外,即日起“港產”大熊貓龍鳳胎所在的展館開放時間也從下午3時止延長至下午4時半。
▲3月21日,在香港海洋公園,大熊貓“盈盈”和龍鳳胎寶寶在一起。新華社記者 陳鐸 攝
圓潤如芒果的黑眼圈,再加上蓬鬆的臉龐與高顏值,在許多熊貓迷的眼中,“盈盈”是個性十足的“小公主”。作為全球最高齡初次產子的大熊貓,“盈盈”自從孕育小生命以來,性格變得愈發細膩,行動也變得小心翼翼,盡顯母性溫柔。
在場館內,雄性熊貓寶寶跟隨媽媽“盈盈”身後“散步”,不斷打滾撒嬌,活潑粘人的性格萌翻全場,“盈盈”主動把雄性熊貓寶寶抱在懷中親吻和舔舐肚皮;善於攀爬的雌性熊貓寶寶則慵懶地趴在木架上自娛自樂,“盈盈”先是在木架下溫柔撫觸,隨後爬上去親吻雌性熊貓寶寶臉頰,不少參觀者用手機記錄下這一溫馨瞬間。玩耍了一段時間后,兩隻熊貓寶寶被媽媽抱到懷中喝奶“充電”。
記者觀察到,在與熊貓寶寶同框的過程中,“盈盈”都極為專注。只要寶寶稍有動靜,她的注意力立刻就會轉移到寶寶身上,全心全意地呵護與照顧。
目前,兩隻寶寶體重約12公斤,飲食主要以“盈盈”的母乳和護理團隊調配的乳汁為主。盧芷珊表示,在大熊貓寶寶的成長過程中,“盈盈”的注意力也在不斷改變。“剛剛出生時,‘盈盈’更加關注孩子們的喝奶和排泄情況,現在更留意它們在玩耍時的安全,有時看見它們用危險的姿勢爬樹,就會拉下來。”她說。
“‘盈盈’是一個很有責任心的媽媽。”觀賞結束後,見證著香港熊貓家族開枝散葉的“粉絲”李娟感歎道:“能夠近距離看到‘盈盈’照顧兩個熊貓寶寶特別幸福,希望它們能夠快快長大,傳遞更多快樂和幸福。”
▲3月21日,在香港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龍鳳胎寶寶趴在媽媽“盈盈”懷中吃奶。新華社記者 陳鐸 攝
目前,龍鳳胎大熊貓寶寶的爸爸“樂樂”依然在同一展館的不同區域獨自“營業”,互不相通。“因為大熊貓是獨居動物,雄性大熊貓不會參與照顧年幼子女,每年只有約72小時的交配時間才會與配偶相遇,其他時間均分開居住。”香港海洋公園工作人員蔡潔如說。
香港海洋公園透露,未來園方將安排“大熊貓之旅”中間位置以及入口附近的棲息地一併開放予“盈盈”及兩個大熊貓寶寶使用,為大熊貓寶寶締造更富挑戰性及啟發性的環境,讓它們在媽媽的帶領下探索及鍛煉更多生活技能。
香港海洋公園動物及保育部主管祝效忠表示,通過逐步引導大熊貓寶寶體驗新事物,讓它們在豐富多元的環境中向媽媽學習,在提升體能的同時,確保身心健康,對於大熊貓寶寶的成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由媽媽帶領的育幼模式最能促進大熊貓寶寶健康成長,直至它們成長至兩、三歲,才逐漸離開媽媽獨立生活。”
目前,兩隻熊貓寶寶還沒有正式名字,市民親切地以粵語中“家姐”(姐姐)及“細佬”(弟弟)稱呼它們。香港海洋公園表示,這個名字會作為乳名保留。此外,由香港特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主辦、香港海洋公園協辦的大熊貓龍鳳胎寶寶命名比賽已截止投稿,結果將於今年上半年公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