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開始向前看
更新于:2025-03-26 04:03:02

文|任彩茹

編輯|喬芊

“2024年對美團來說是重要的一年。”

這是3月21日晚的電話會上,王興說的第一句話。這一年,美團的各項核心業務沒再遇見新的激進式競爭,但以“到家到店兩大事業群整合”為代表,內部的自我變革幾乎是近幾年里最重大的。與此同時,去香港、去中東接連告捷,為這家公司續上了新時代的故事。 

著眼最近的這個Q4,美團取得了怎樣的成績?

收入上,美團較去年Q4同比增長20.1%至885億元,核心本地商業和新業務兩大分部均實現雙位數增長。利潤上,經營獲利率由去年同期的2.4%升至7.6%,實現67億元經營溢利。 

整體無功無過,基本符合預期。一個重要變化在於,美團本季沒再公佈即時配送訂單量增速。外賣增速趨緩成為主流猜測,閃購、小象超市保持不錯的增長態勢,到店依然處在“望不到頭”的競爭中。

這些主流業務的發展,與過去幾個季度並無太大差異。但一些新話題開始被頻繁探討——出海、AI是其中的代表。

其中,出海的投入在肉眼可見地加大。體現到數據上,新業務虧損的整體收窄幅度開始降低,經營虧損比上一季度幾乎翻倍,海外業務的投入是主要原因。更早之前,管理層對此也有過指引,因此投資者已有預期。

AI則是更“未來”但也夠“緊迫”的事項。在電話會上,王興說“請允許我明確傳達一個關鍵資訊”——“在人工智慧的起步階段,我們的策略是進攻,而不是防守。當這樣具有根本性革命性的事物出現時,唯一有意義的策略就是不要試圖用現有的方式進行防禦。”

開年以來,美團的AI氛圍之濃厚已到了一定程度,王興近日還在淩晨點讚內網一篇文章,該文的內容關於“AI衝擊下中國互聯網公司的分階段‘消亡’”。“莆中也非常關注AI。”一位美團人士告訴36氪。

家店融合繼續,到店存在感提升

2024年,美團在財報中對於到家和到店的增速表述是這樣的——即時配送業務實現了穩健增長,到店業務實現了亮眼增長。

家店融合的一年裡,內部密集調整,外賣的不少人員被調往到店。“神會員”將原先僅適用於外賣的神券體系延伸到到店業務,為到店導入不少流量。這一年,到店業務的訂單量同比增長超過65%,年度交易用戶數、年度活躍商家數都創下歷史新高,王興也稱“神會員將優質外賣使用者引流至到店商戶”。

聚焦到Q4,美團的傭金收入實現23.88%的強勁增長,也“主要得益於到店業務訂單的快速增長”,這部分增長甚至部分抵消了AOV(平均訂單價值)的下降。

神會員帶來的協同效應還反映在配送服務收入中。本季度,美團配送服務收入同比增長19.46%,官方歸因中重點提到“神會員在全國範圍推開,從配送服務收入中扣除的用戶補貼減少”——神會員對美團而言是用戶補貼,也是成本,當它的使用範圍延展至到店團購,到家配送方面所要分攤的成本便會減少。

儘管訂單增長不錯,到店的競爭也依然斷續存在。對商家廣告預算的爭奪,是美團與抖音在到店業務競爭中的重要側寫。體現到美團的財報中,其傭金收入與廣告收入之間的“剪刀差”也是判斷競爭勝負狀態的參照。

上一季度,美團的傭金收入增速又開始高於在線行銷服務收入。到了Q4,傭金收入同比增長23.88%,依然高於在線行銷服務收入17.74%的增幅。該變化一方面與廣告主們普遍減少預算有關,但持續兩季如此,也或多或少反映了投流競爭的抬頭。

至於到家業務,一位內部人士的體感是,“外賣基本盤略微有點漲不動了,資源更多在流向到店。” 

目前,美團在外賣上超過70%的市佔率目前難以受到大的撼動,更多是供給側的自我創新——“拼好飯”、“神搶手”在最近幾季的財報中都被頻繁提及,其中拼好飯訂單量在外賣大盤裡的比重穩定在10%左右,電話會稱“2024年,拼好飯訂單量不斷創新高,成為商家和消費者雙贏的創新模式。” 

但這些難以改寫餐飲外賣增速陷入瓶頸的局面。美團CFO陳少暉談到,與2024年Q3相比,食品外賣和某些非食類別的訂單量增長較弱。而上一季度,即時配送訂單量同比增速是14.5%。

一位接近美團外賣的人士告訴36氪,“拼好飯的效果在趨於穩定,當前的主要導向是優化商家供給,神搶手則仍處於探索階段,從最初的做券到直播、禮券,獲客沒有達到預期。”

好在,閃購依然為到家業務添了些顏色。王興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坦言“近年來外賣業務的增速在達到高基數後有所放緩”,同時也表示“美團閃購繼續取得強勁業績,保持遠超食品配送的增速。”其中,低線城市的滲透、大型品牌的加入均是重要的增量來源。

據高盛數據,閃購業務在2024年Q3已經實現盈利。在即時配送心智從過去的餐食延續到“萬物”時,美團是那個“降維入局”、最被看好的選手。陳少暉在本季電話會上談到,“我們在將更多食品外賣用戶轉化為美團閃購使用者方面,取得了長足進展。”

外賣趨穩、閃購仍在增長階段,二者共同構成了到家的未來——“我們維持按需配送業務日均訂單量超過1億單的願景和目標。”王興表示。

新業務里流露的新主角們

新業務的重心轉向早已足夠明顯。

2024年,原先的“減虧大戶”美團優選,合格地完成著它的使命。經歷密集的關倉、清理低效團、區域合併、職能線變化以及商品力重構,美團優選以廣東地區為樣板,重新塑造自我。

這個Q4,美團新業務的經營虧損由去年同期的202億元收窄至73億元,經營虧損率改善20.6個百分點。

如王興所言,“每個新業務都處於不同階段,都需要公司不同程度的支援。”作為過去的成本重地,優選也沒被放棄——聚焦重點區域、去白牌、提升商品能力、與多多買菜形成差異化后,管理層稱“美團優選仍是我們探索食雜市場的主要模式之一,與線下零售相比,美團優選的目標是提供品質相同但價格更便宜的商品。”

不過,對一家公司而言,明星新業務減虧的敘事已然略顯陳乏,出海成了更具關注度的投入方向。本季新業務虧損環比大幅擴大,便是美團加速出海的寫照。

從香港到中東,美團的出海之路的確攪動了市場。 

香港三大外賣平臺之一Deliveroo近日宣佈,將於2025年4月7日正式揮別中國香港市場。該平臺在香港運營了9年,但Keeta入局后,其訂單市佔率不斷滑落。與之相對,Keeta瞄準一人食的需求、從辦公區域著手滲透、重打補貼,用一年時間站上了當地訂單市佔率第一名。 

2024年Q4,Keeta正式上線沙特,目前已拓展至沙特所有主要城市。摩根士丹利在《把握300億美元的中東機遇》中提到,“Keeta在沙特的擴張非常迅速,訂單份額預計達到10%。”

一位利雅德使用者表示,“Keeta來之前,本地外賣配送費高、配送時間長,現在有了改進。”Keeta上線之初,除了優惠券之外,還給出了“延遲x分鐘賠償x沙特里亞爾”的時效保障機制。在其帶動下,如今打開當地主要外賣平臺HungerStation或Jahez,主介面的折扣優惠、促銷補貼都有大面積的展示。

沙特之後,接下來的擴張則伴隨著更大的不確定性。原因在於,沙特之外的市場有更明顯的頭部玩家——阿聯酋、科威特、卡達等國,Talabat的市佔率都在50%以上,甚至超過70%。

出海故事里,主角當然不止外賣,閃購、小象也在跟上,但位置暫時靠後。王興表示現階段海外業務主要集中在外賣上,“對於海外業務,雖然包括小象超市在內的各項業務都有長期潛力,但短期內我們不會倉促和激進地進行投資。”

整體來看,出海對美團而言是“機會”屬性更大的新故事,而AI則帶有一些“危機”意義。

多位美團人士稱,內部目前全民AI,各式各樣的專案、open day、會議、學習群組層出不窮。王興在電話會上也首次詳細闡述了美團在AI方面的三層戰略——一是工作中的AI應用,將AI融入員工日常工作和業務日常運營;二是產品AI化,除了將AI接入現有的to B、to C產品外,還將推出全新的AI原生產品;三是構建美團自己的大語言模型。 

目前,美團的內部大語言模型“龍貓(LongCat)”已經投入使用。美團各項業務也在與AI融合,“神搶手”頁面便標有“以全面接入DeepSeek R1滿血版大模型,大模型精選品質外賣”。使用者在該介面,會看到一些帶有AI評語標籤的菜品,諸如“口味極佳分量足”等。

“各個團隊都在搞,大家都在做使用者交互、AI總結、推薦理由等功能,但實際上沒有太大作用,先做了再說。”上述人士稱,“現階段最核心的目的是‘跟上時代’。”

“我們既興奮又害怕看到眼前發生的事情。”王興說。對一家移動互聯網時代跑出的大公司而言,做好眼前事之外,坐到下一代牌桌上,是更重要的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