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九號出艙任務圓滿收官,艙外航太服為何能“超期服役”?
更新于:2025-03-26 03:36:42

神舟十九號乘組近日成功完成了他們的第三次出艙活動,這也是中國空間站階段的第19次出艙任務。此次任務不僅挑戰重重,涉及眾多大型設備及複雜安裝點位,但通過天地之間的緊密協作,最終圓滿落幕,為神十九乘組的出艙活動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在這次長達約7小時的出艙活動中,太空人們在空間站機械臂的輔助以及地面科研人員的支援下,高效完成了多項關鍵任務。這包括空間站空間碎片防護裝置及艙外輔助設施的安裝,以及對艙外設備設施的全面巡檢。尤為節點艙艙外狀態設置的完成,為未來利用節點艙進行出艙活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據中國太空人科研訓練中心的王焰磊介紹,未來太空人出艙不再局限於氣閘艙,節點艙將作為備份氣閘艙使用。為此,他們在節點艙艙口安裝了包括艙外操作台在內的多項裝置,為未來的出艙活動做好了充分準備。

此次出艙活動創下了空間站任務期間出艙設備數量之最,太空人們需要在多個作業點之間頻繁移動,進行複雜的安裝操作。中國航太科技集團的李學東表示,由於氣閘艙設備幾乎已經佈滿,太空人們不得不多次進行艙內外設備的傳遞,作業點眾多,任務艱巨。此次任務完成後,問天艙艙外的防護裝置組裝工作已接近尾聲,後續將主要圍繞天和核心艙和夢天實驗艙進行艙外組裝。

自神舟十七號乘組以來,太空人們的出艙任務就包括了空間站空間碎片防護裝置的安裝、艙外設備設施的巡檢及處置等。到目前為止,每一次出艙任務都包含了類似的內容。據瞭解,太空人們共進行了七次出艙活動,對太陽翼等設備設施進行了三次維護,基本完成了艙外關鍵設備和艙體核心部位的空間碎片防護裝置的增補安裝。

據專家介紹,目前空間站面臨的主要問題來自空間碎片撞擊和平臺自身設備老化。未來,太空人們的出艙任務仍將包括這類維護工作。同時,隨著近地軌道商業化衛星數量的增加,近地軌道碎片防護和衛星防護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

在此次出艙活動中,神舟十九號太空人蔡旭哲和宋令東身著中國空間站艙外航太服,再次證明瞭其卓越的性能。至此,中國空間站艙外航太服已經成功保障了19次出艙活動,遠遠超出了“3年15次”的壽命設計指標。艙外航太服作為太空人艙外活動的核心裝備,其安全性和可靠性至關重要。中國空間站艙外航太服在使用壽命、安全可靠性、活動工效和測試維修性等方面均有了全面提升。

除了此次出艙活動的圓滿成功,神舟十九號乘組在軌駐留近五個月期間,還在多領域取得了多項突破性成果。他們開展了86項空間科學研究與技術試驗,在空間生命科學、材料科學以及航天醫學等領域均取得了重要進展。按計劃,神舟十九號乘組的三名太空人蔡旭哲、宋令東、王浩澤將於一個多月後返回地球,讓我們共同期待他們的凱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