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徐葡萄酒有限公司發酵車間,工作人員正在檢查發酵罐。山西日報 記者晉帥妮攝
“自言我晉人,種此如種玉。釀之成美酒,令人飲不足。”唐朝詩人劉禹錫曾在《葡萄歌》中這樣寫道。產自清徐的葡萄和葡萄酒在中國古代典籍中廣受讚譽。承載歷史文化和產業記憶的清徐益華煉白葡萄酒廠(以下簡稱“益華公司”)日前入選山西省首屆工業遺產名單,這家酒廠究竟有何獨特的魅力?3月19日,記者來到這裡進行了探訪。
“清徐煉白葡萄酒在我國葡萄酒發展史上佔據重要地位,其熬鍊、發酵工藝在全球是獨一份兒。”清徐葡萄文化博物館館長王計平告訴記者。2015年卸任清徐葡萄酒有限公司總經理職務之後,他將全部心血投入到葡萄和葡萄酒歷史文化的傳承與推廣中,“我希望能彙聚更多的力量推動產自山西的中國葡萄酒民族品牌走得更遠,讓這項具有特殊工藝、地域特色鮮明的煉白葡萄酒在世界民族之林煥發奪目光彩。”
在省市有關部門的支援下,成立於1921年的益華公司的廠門、辦公區、生活區、庫房、車間等歷史建築得到整體保護。清徐葡萄酒有限公司傳承益華公司的釀造技藝以及企業文化並將其發揚光大。穿過連接釀造車間和灌裝車間的走廊,彷彿步入時光隧道,古老技藝與現代科技在這裡結合,將歲月沉澱下的文化精髓和珍貴記憶融入香醇美酒,把山西製造品牌推向世界。
在毗鄰生產車間而建的清徐葡萄文化博物館中,益華公司留存下來的釀酒設備、辦公生活用具、歷史檔案等向來訪者展開一幅跌宕起伏的產業成長畫卷。清徐煉白葡萄酒釀造技藝起源早於唐朝,唐時就有關於煉白葡萄酒技藝的記載:“葡萄作酒法,總收取子汁,煮之,自成酒。蘢薁、山葡萄並堪為酒。”從益華公司開始,清徐葡萄酒釀製進入規模化工業生產。然而在時光變遷中,煉白技藝險些失傳於世。王計平和技術團隊後來幾經試煉,使得清徐煉白葡萄酒重回群眾舌尖。
2011年6月,清徐煉白葡萄酒釀製技藝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名錄,成為清徐文化名片。
清徐葡萄酒有限公司如今擁有馬裕牌葡萄酒、煉白葡萄酒等四大系列80余個品種產品。其中,煉白葡萄酒代表中國傳統葡萄酒釀製工藝,屢獲國際大獎,日前成功摘得2025春季FIWA法國國際葡萄酒大獎賽中國區甜型酒及其他類酒金獎。清徐葡萄文化博物館成為國家3A級景區,在保護工業遺產的基礎上,積極拓展工業旅遊、科普教育等多元功能,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探尋清徐葡萄酒釀造技藝的千年傳承密碼。
益華公司的故事,歷久彌新,在歲月長河中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