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行業優勝劣汰進行時 已累計註銷100張牌照
更新于:2025-03-26 03:03:12

本報記者 李冰

支付牌照數量再縮減。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以下簡稱“央行”)官網更新了“已註銷許可機構”數據,上海銀生寶電子支付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銀生寶”)正式註銷牌照。截至3月21日,央行已累計註銷了100張第三方支付牌照,持牌支付機構數量縮減至171家。

“註銷支付牌照數量達百張反映出監管對支付機構的合規要求不斷提高,對金融安全的重視。同時,也是支付行業優勝劣汰的結果。”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王鵬對《證券日報》記者說。

年內已註銷4張

資料顯示,銀生寶於2011年12月份獲得《支付業務許可證》,該公司註銷備註顯示為“不予續展(換證)”。記者注意到,此前根據央行披露的非銀行支付機構《支付業務許可證》續展公示資訊(2021年12月第三批)顯示,銀生寶因存在《中國人民銀行行政許可實施辦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的情形,央行決定中止續展申請的審查。待相關中止情形消失后,央行將恢復審查。

銀生寶此前曾收到監管部門罰單。2023年12月份,銀生寶因違反商戶管理規定、違反清算管理規定,被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處以警告,沒收違法所得301.9萬元,並處以罰款1454.2萬元,合計罰沒1756.1萬元。

今年以來,已累計註銷4張支付牌照,分別是得仕股份有限公司、中匯電子支付有限公司、匯明商務服務有限公司以及銀生寶。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吳丹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合規要求提升和市場競爭加劇等背景下,電子支付行業正在經歷加速整合和深度調整。部分支付機構因難以滿足數據安全、反洗錢等方面監管要求而被註銷牌照,導致市場上支付牌照數量持續減少。這不僅是行業規範化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標誌著市場從粗放擴張向高品質發展轉變。未來,伴隨著監管趨嚴、市場整合和技術要求提高,合規成本高、盈利能力不足的中小支付機構將進一步被淘汰。”

牌照數量持續縮減

從2011年5月份簽發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算起,央行總計發出271張支付牌照。截至3月21日,現有第三方支付牌照數量已縮減至171張,合計註銷100張。從已註銷支付牌照業務類別來看,其中預付卡業務類支付牌照註銷數量較多。

經梳理,自2015年起至2024年,支付牌照註銷數量分別為2張、3張、19張、9張、1張、4張、9張、23張、16張、10張。其中,預付卡類業務機構佔比超八成。比如,2018年註銷的9張支付牌照均為預付卡發行與受理牌照。

“從監管視角來看,央行通過註銷牌照強化了對支付行業的風險管控,也提高了行業的准入門檻和監管要求。這不僅推動支付行業向規範化、專業化發展,也為更好地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奠定了堅實基礎,對行業長期高質量發展有重要意義。”吳丹說。

另外,行業內除了優勝劣汰,也有多張牌照是因合併整合而註銷。比如,2024年北京理房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合併北京數位王府井科技有限公司,合併後,北京理房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支付業務許可證》業務類型增加銀行卡收單(北京市)、預付卡受理(北京市),北京數位王府井科技有限公司終止支付業務並註銷《支付業務許可證》。

王鵬預計,未來支付牌照數量仍有可能繼續縮減。一方面,監管趨嚴將促使更多不合規的支付機構退出市場;另一方面,市場競爭的加劇也將導致部分中小機構因無法承受壓力而選擇註銷牌照。

談及未來支付機構合規發展,吳丹認為:“支付機構需加快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在區塊鏈、人工智慧等領域加大資金投入,以全面提升支付系統的安全性和效率。同時,可通過拓展金融科技、跨境支付等增值服務,佈局多元化業務,進一步增強自身盈利能力。此外,部分中小支付機構應積極尋求與大型機構合作或併購,專注於特定行業及細分領域,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以確保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並實現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