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海傳》當肖戰遇上權謀劇本,是“劇王”還是“絕味鴨脖”?
更新于:2025-03-26 02:56:47

這劇還沒開播,熱搜已經預定了未來三年的KPI——畢竟主演是肖戰,導演是鄭曉龍,原著是南派三叔。

聽說肖戰這次不演神仙改玩權謀,粉絲喜極而泣:“哥哥終於不用吊威亞吐血了!”但先別急著鼓掌——上一個喊著“轉型”的頂流,現在還在偶像劇裡演霸道總裁呢。

藏海這角色,堪稱“權謀劇界的奧特曼”:幼年慘遭滅門,被迫在深山老林修煉十年,出山後左手造房子(營造技藝),右手搞權鬥(縱橫之術),白天和皇帝談笑風生,晚上對月亮咬牙切齒。編劇就差給他加一句臺詞:“我命由我不由天!”(此處應有BGM《孤勇者》)

但不得不說,肖戰這次至少沒穿白衣轉圈圈。預告片裡他一身深色朝服,眼神三分涼薄三分譏笑四分漫不經心,活像剛在朝堂上打完《王者榮耀》的國服諸葛亮。鄭曉龍誇他“專注有悟性”,翻譯成人話就是:“流量裡居然有個會演戲的,感動中國!”

鄭曉龍拍《藏海傳》,像極了米其林大廚接手網紅火鍋店——一邊嫌棄鍋底太辣,一邊往鍋裡扔松露和魚子醬。畢竟這位拍出《甄嬛傳》的導演,最擅長讓觀眾在“娘娘萬福金安”和“臣妾做不到啊”之間反覆仰臥起坐。但這次他要面對的是南派三叔,一個寫小說比甲方改方案還能挖坑的男人。

原著《萬海戲麟》裡,藏海家族被滅門的原因可能涉及外星人、上古神獸和量子力學(畢竟三叔的腦洞從不講基本法)。但鄭曉龍大手一揮:“什麼青銅門終極秘密?給我改成九子奪嫡2.0!”於是劇版成了“人均八百個心眼子的朝堂狼人殺”,反派臉上就差貼個“我是狼”的標籤。不過看在小藏海不用去長白山挖土的面子上,原著粉含淚表示:“總比拍成《盜墓筆記之我在後宮當貴妃》強。”

現在的權謀劇啊,比相親市場還卷:男主必須美強慘,女主必須颯且慘,反派必須壞得清新脫俗,最好還能和男主搞點“相愛相殺”的哲學戲碼。《藏海傳》倒好,直接集齊所有爆款元素——滅門、復讎、臥底、雙強CP,再撒一把老戲骨當蔥花,活脫脫一鍋“權謀佛跳牆”。

但觀眾早不是當年為《琅琊榜》哭濕三包紙巾的小白了。現在看到男主咳血,第一反應是“這病嬌人設過時了”;看到朝堂辯論,忍不住快進:“有這時間不如看《奇葩說》。”所以《藏海傳》最大的敵人不是對家劇,是觀眾手機里隨時會打開的短視頻——畢竟人均三分鐘看完《百年孤獨》的時代,誰還耐煩看男主花十集佈局?

我們一邊罵資本餵,一邊為頂流打call;一邊喊著“內娛要完”,一邊把《甄嬛傳》盤出電子包漿。《藏海傳》就像面照妖鏡:若拍好了,是“流量與實力兼備的行業標杆”;若撲街了,就是“資本強捧之恥”。但真相可能是——它既不會封神也不會暴死,只會穩穩坐在熱搜榜上,收割著“邊罵邊看”的流量經濟學。

不過有個細節值得玩味:劇組特意強調“弱化感情線”。好傢伙,這是要學《紙牌屋》搞事業批人設?但建議編劇清醒點,中國觀眾可以接受男主不談戀愛,但不能接受他不多認幾個乾爹乾媽——畢竟在權謀劇宇宙,沒三個以上爹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男主。

說到底,觀眾對《藏海傳》的期待,本質上是對“流量+品質”平衡木的窺探。肖戰能不能用演技堵住群嘲?鄭曉龍會不會被南派三叔帶跑偏?這些問題背後,藏著一個更殘酷的現實:當資本把藝術創作變成流水線作業,我們還能不能等到下一個真正“封神”的權謀劇?

或許《藏海傳》最終成不了經典,但它至少撕開一道口子——當頂流不再依賴十級濾鏡,當IP改編不再迷信魔改,當觀眾學會用遙控器投票,這場名為“內娛進化論”的大戲,或許比任何朝堂風雲都值得期待。畢竟,比起看藏海復讎,我更想看中國電視劇如何向“降智流水線”復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