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作家群:從紙頁到光影
更新于:2025-03-26 02:28:07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劉宗智

當《後會無期》的迷茫與《平原上的摩西》的冷冽在銀幕上重疊,“80後作家群”掀起的影視改編熱潮叩響了中國影視市場的大門。無論是作家向導演的轉型,還是以多元身份參與影視創作,這場始於紙頁的狂歡,已在光影中找到了新的敘事座標。

困難的改編

“這些年一直在等所謂的同輩能寫出關於城市上世紀九十年代社會變革的故事,看完雙雪濤感覺有了盼頭。”社交平臺上,高讚評論如此評價雙雪濤的中篇小說《平原上的摩西》。這篇發表於2015年的作品講述了一起由計程車司機被殺案揭開的陳年往事——刑警莊樹負責偵查12年前的舊案,犯罪嫌疑人漸漸指向兒時鄰居家的父女。多年前,曾是鄰居的莊樹和李斐是親密玩伴,隨著父輩變故,兩家人漸行漸遠。莊樹深陷其中,隨著調查的深入,他發現自己很可能就是案件的參與者。作者在小說中加入了許多時代性事件,同時採用複雜的拼貼式敘述方法,力圖在片片拼圖中不只講個人和家庭的愛恨情仇,更折射出更廣視角的東北甚至中國景象。小說發表的同一年,作為最早一批看完小說的讀者,導演刁亦男被小說中兼具通俗和文學的表達吸引,認為它的風格具備改編為類型化電影的潛質。刁亦男很快與導演張驥一起約雙雪濤在北京見面,希望把它改編成電影。

根據小說《平原上的摩西》改編的《平原上的火焰》近日上映,口碑一般。電影的前期籌備用了5年時間,2021年入圍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經歷了改名、撤檔、刪減、補拍等波折後,終於在今年與觀眾見面,而此時距離專案啟動已經過去了整整十年。影片導演張驥在社交平臺上感慨道:“困難太多了,意外太多了,多到不記得。”相關平臺上,《平原上的火焰》評分低至5.7,上映14天,累計票房1859萬元,成績著實算不上優秀。

作為原著作者,雙雪濤在影片創作中擔任了藝術總監的角色,在他看來,當一部作品從小說轉變為電影,它的介質已然發生變化,也完全屬於另一個創作者,自己所做的更多是一塊“聊聊天”,在原小說的邏輯上尋找新的枝杈和可能性。用雙雪濤的話說,他在這些影視專案里扮演的角色只是“愛心援助”和“陪導演聊劇本”。

除了《平原上的火焰》,改編自雙雪濤作品的電影《刺殺小說家》在2021年的春節檔上映,同時,搜索國家電影局的公示資訊可以看到,根據雙雪濤小說《我的朋友安德列》《飛行家》改編的電影也備案在冊。據說雙雪濤的小說集《不間斷的人》當中,《刺客愛人》等篇目的影視改編已經在進行。

“80后”作家群

大多數時候,在提及雙雪濤時,人們總會聯想到“鐵西三劍客”中的另外兩“劍客”——班宇、鄭執。

瀋陽鐵西是東北工業的濃縮與象徵,孕育了獨具東北特質的工業文化。“鐵西三劍客”中,最早引起人們關注的作品是2015年雙雪濤的中篇小說《平原上的摩西》,這篇小說發表在被作家們視為文學期刊“天花板”的《收穫》雜誌上。班宇也是在同一年在他供職的“豆瓣閱讀”上發表了第一個短篇小說《鐵西冠軍》系列。在其後的幾年裡,這兩位年輕作家陸續寫出一批小說,班宇的《逍遙遊》也在2018年的《收穫》上發表。鄭執的文學創作起步稍晚幾年,他2018年在一次“匿名作家計劃”的比賽中,以小說《仙症》獲得冠軍而一舉成名,《收穫》雜誌在第二年即發表了他的另一篇小說《蒙地卡羅食人記》。“鐵西三劍客”的創作始終關注的是瀋陽這片土地上的人最現實的生活。

據濟南市作協副王玉玨介紹,“80后作家群的代際概念並不十分明顯,他們的寫作風格也比較多元。”除了“鐵西三劍客”代表的東北文學,“新南方寫作”“新北京作家群”中亦湧現出不少80后優秀作家的身影。“新南方寫作”著眼於海洋,意在重新認識“新南方”,即“南方以南”,如廣東、廣西、海南、福建、貴州、雲南等地,“王威廉、陳崇正、林森、林櫂都是其中的80後代表人物。”而在關注“新北京人、新北京故事”的“新北京作家群”中,孟小書、孫睿也都是80一代。值得一提的是,在80後作家聲名鵲起的同時,同代文學批評家也已成長起來,諸如“新東北文學”“新南方寫作”等概念,正是由他們所提出的。

影視的青睞

在文學影視化改編熱潮漸盛的當下,80后作家群體早已高調入局。從作家轉型為導演,韓寒的《後會無期》等充滿了犀利的個人風格和情感衝擊,後期的《飛馳人生》《飛馳人生2》商業化色彩更明顯,也取得了較為不錯的票房。與韓寒同樣因新概念作文大賽走紅的80後女作家張悅然的《大喬小喬》也在前段時間改編為了電影《喬妍的心事》,由辛芷蕾和趙麗穎主演。

“鐵西三劍客”也得到了影視領域的青睞。網劇《膽小鬼》改編自鄭執的長篇小說《生吞》,由兩起跨時空卻高度相似的命案為線索,講述了4名高中好友人生變遷的故事。《漫長的季節》則由班宇擔任文學策劃,特別是其出現在劇中的詩作《漫長的》,讓網友回味許久。此外,班宇的小說《逍遙遊》被改編為電影《逍遙•游》,2023年獲得第7屆平遙國際電影展青年評審榮譽影片,2024年獲得第14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注目未來單元最受注目影片。小說《逍遙遊》收錄於班宇的同名小說集中,講述的是“我”與同學譚娜、趙東陽的一次出遊。包括小說中的父親許福明,他們各有各的苦,各有各的心事,他們之間的情感粗糙卻深厚。

黃金創作期

正如鄭執所言,文學跟電影都是其所熱愛,這對雙雪濤、班宇而言應該亦如是。在《白色綿羊裡的黑色綿羊》中,有相當的篇幅是關於電影,從中可見雙雪濤對文學、電影的理解與實踐。在《岔出去的一段生活:談電影》中,雙雪濤談到了改編這件事。他說,文學是他的職業,電影是他的愛好,“小說是我的工作,必須得做的事兒,電影這個事兒可做可不做,是我的一個興趣,但是因為我愛看電影,是一個影迷,所以如果有機會能夠了解電影是怎麼製作出來的,我就會去瞭解一下或參與一下。”雙雪濤寫道。在他看來,如果電影改編照搬小說,反而會丟失小說。“我覺得好的電影一定要在小說的象徵性裡面,也是所謂的小說性裡邊提煉出一個電影性的東西,完全適合電影去象徵的東西。換句話說,電影對於文學的改編必須要有新主題,不能沿用小說的主題,因為小說的主題肯定是最適宜小說的。”

王玉玨透露,自己目前也有兩部小說正在洽談影視改編事宜。他指出,“影視改編有著很獨特的要求。為什麼‘鐵西三劍客’的作品適合改編?首先是因為他們的小說本身就是懸疑犯罪題材,有著適於影視化的外殼。其次他們也探討了特定時代下的人性,有一定的深度。”王玉玨認為,從文學語言轉變為影像語言,敘事模式有所不同,“影視的受眾跟純文學的受眾不同,強情節的作品更容易改編成被觀眾所喜愛的精彩故事。不過,如果在創作之初就抱有明確的影視改編意向,反而有可能會損傷作品的文學品質。”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