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演員,明明演技精湛,作品口碑極高,可他們的名字卻像被刻意隱去了一般,哪怕你在劇中被他們的表演打動,走出螢幕後卻很難再聽到關於他們的消息。辛柏青,毫無疑問就是這樣的一位演員。
2017年,電影《妖貓傳》上映後,不少人沉醉於電影營造的盛唐氣息,而導演陳凱歌卻在採訪中沒有花太多時間誇讚主角,反倒對一個只有幾分鐘戲份的小配角大加讚賞,這個人就是辛柏青。他在片中飾演的李白,僅僅露面四分鐘,卻讓人過目難忘,甚至有觀眾表示,這就是他們想像中的“詩仙”。導演的那句“他才是真的戲骨,吃得很深,吐得很少”,更是成為許多影迷心中的金句。
很多人對這個評價可能不太理解,但如果看過辛柏青的作品,你就會明白,這句話的分量。他的表演從不浮於表面,而是像老戲骨一般,深入角色的內心,精準地傳遞人物的神韻。他不是靠臺詞堆砌情緒,而是通過眼神、肢體,甚至是一個呼吸的停頓,讓角色真正“活”起來。
但奇怪的是,如此有實力的演員,為什麼在娛樂圈始終保持著低調的狀態,甚至可以說是“查無此人”?
要說真正讓大眾認識辛柏青的作品,還得是《人世間》。在這部國民級大劇中,他飾演的周秉義是一個典型的正派官員,沉穩、沉著,不苟言笑。他的嚴肅甚至讓家人覺得他“無情”,可當鏡頭轉向他處理政務時,他的認真負責又讓觀眾肅然起敬。這種複雜的角色,在一般演員手中,可能會變成單一的刻板形象,而辛柏青卻用細膩的表演,讓角色既有威嚴感,又不失溫度。
他的演技不僅征服了觀眾,也讓導演李路直言:“這樣的演員,在如今的影視圈太少了。”
在當下娛樂圈,流量明星佔據大部分市場,觀眾似乎習慣了“行銷造星”的模式,誰流量高,誰就能拿到更好的資源。但這幾年,風向逐漸在變,觀眾開始從流量堆砌的劇集中抽身,更願意為真正的好演員買單。辛柏青就是這樣一位演員,他從不靠綜藝炒熱度,也不刻意曝光自己,而是把所有的時間都留給作品。他用自己的方式,證明瞭“作品才是演員的立身之本”。
不過,今年的舞台劇《蘇堤春曉》讓大家終於有機會在劇場看到他的現場表演。話劇舞台沒有“NG”機會,一切都是真刀真槍地呈現在觀眾面前,而這正是辛柏青最熱愛的地方。作為國家話劇院的演員,他一直保持著話劇演員的職業操守和精益求精的態度。這種演員的含金量,遠不是一些流量明星能比擬的。
其實,辛柏青的低調和他的成長經歷密不可分。他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北京工薪家庭,小時候的夢想並不是當演員,而是成為一名跳高運動員。他曾經為了進入專業隊拼盡全力,甚至在放學後偷偷加練,只可惜,身高限制了他的運動生涯。無奈之下,他才選擇了表演這條路,沒想到誤打誤撞,卻成為了如今演藝圈的一股清流。
他的作品並不算多,但每一個角色都像是量身定做一般,從《幸福像花兒一樣》中的林彬,到《大秦帝國之崛起》裡的嬴異人,再到《美好生活》里那位落魄但樂觀的心理醫生邊志軍,每個角色都截然不同,但他都能精準拿捏人物的性格特徵,完全不會讓觀眾跳戲。
在浮躁的演藝圈,很多人選擇用曝光率提升人氣,而辛柏青卻反其道而行之,甘願在角色里沉澱自己。他的感情生活也同樣低調,和妻子朱媛媛相識於中央戲劇學院,兩人從青澀的校園戀情走到如今的幸福家庭,在娛樂圈裡,實屬難得。
或許有人會問,既然他演技這麼好,為什麼直到近幾年才火?其實,真正的好演員,往往都需要時間去沉澱。辛柏青不是那種一夜成名的演員,他的成功來自於一步一個腳印的積累。他始終堅守自己的本分——用演技說話。
陳道明曾經說過:“演員和觀眾唯一的溝通橋樑,就是角色本身。”辛柏青做到了。
有人說,如今的觀眾越來越挑剔,但這未必是壞事。因為只有真正有實力的演員,才能在市場的洪流中站穩腳跟。而辛柏青,顯然就是那個被時代需要的好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