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最後的野菜黃金期!馬齒莧的4種吃法,清熱解毒別錯過
更新于:2025-03-26 02:05:31

暮春三月,正是野菜風味的尾聲,而馬齒莧,這南北皆有的“普通蔬菜”,以其獨特的魅力,成為了春日餐桌上的一抹亮色。葉片肥厚、口感微酸,既能涼拌又能入餡,馬齒莧是許多人家中代代相傳的春日味道。

馬齒莧,這個看似普通的田間雜草,實則蘊含著豐富的價值。它葉似馬齒,莖紅根白,貼地而生,生命力頑強,田埂、路邊隨處可見。葉片肥厚多汁,口感微酸滑嫩,是春日里不可多得的美味。

採摘馬齒莧時,需選未開花的嫩莖葉,因為開花後纖維會變粗,口感不佳。同時,要避開污染區域,用清水浸泡10分鐘去除浮塵,確保食材的乾淨與安全。馬齒莧不僅美味,更有著“救命菜”的美譽,在饑荒年代,它曾是人們充饑的寶貴食材。

【涼拌馬齒莧】——脆嫩爽口,酸辣開胃

將馬齒莧放入沸水中,加少許鹽和油焯燙30秒,撈出后立即過涼水,擠干水分切段。隨後,用蒜末、小米辣、生抽、香醋、香油調製成汁,淋在馬齒莧上拌勻,最後撒上一把花生碎增香。這道菜的關鍵在於焯水時間不宜過長,以保持馬齒莧的脆嫩口感。

【馬齒莧蒸菜】——面香裹挾,野味十足

將嫩馬齒莧洗淨瀝干,拌入少量食用油防粘。然後,分次撒上麵粉(或玉米麵),均勻裹至葉間鬆散不結塊。蒸鍋上汽后,鋪上籠布,將馬齒莧放入蒸5分鐘。出鍋后趁熱抖散,蘸上蒜泥辣椒油食用,別有一番風味。北方常搭配玉米麵,南方則多用小麥粉,面香與野菜清香完美融合。

【馬齒莧豬肉餡包子】——酸香解膩,傳統美味

將馬齒莧焯水擠乾后切碎,與五花肉剁成的餡混合,加入蔥薑末、生抽、鹽、胡椒粉調味。發酵好的麵團擀成皮包入餡料,二次醒發後蒸15分鐘,關火焖3分鐘再揭蓋。這道包子酸香解膩,是膠東、皖北一帶的傳統做法,深受人們喜愛。

【馬齒莧粳米粥】——養生風味,古籍有載

將粳米洗淨煮至開花,加入切碎的馬齒莧嫩葉,小火熬煮10分鐘。出鍋前滴上幾滴香油,配上酱菜或腐乳食用,既美味又養生。古籍《救荒本草》中就有記載,災年時人們用馬齒莧與雜糧共煮充饑,如今這道粥品已成為了養生風味。

馬齒莧的質樸風味,承載著土地與季節的記憶。無需複雜烹飪,簡單的焯拌、蒸煮,便能激發其本真滋味。趁著春末枝頭尚嫩,快去尋一把馬齒莧吧!用家常做法留住春天的最後一抹野趣,讓這份來自大自然的饋贈成為我們餐桌上的常客。

同時,也建議大家在採摘和食用馬齒莧時,注意安全和衛生。選擇無污染的區域採摘,確保食材的新鮮與安全;在烹飪過程中,注意火候和調味,讓馬齒莧的美味得以充分發揮。願我們都能在品味馬齒莧的同時,感受到大自然的恩賜與生命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