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總有人告訴我們,從哪裡跌倒,就要從哪裡爬起來。但現實往往比話語殘酷得多,有時候,即使你拼盡全力站起來,也會被現實狠狠摁下去。
謝望和,曾是千團大戰中叱吒風雲的人物,年紀輕輕就被委以重任,成為公司副總,手握期權,老闆器重。他曾以為,憑藉自己的能力,半年內就能讓海澱市場的佔有率突破百分之五十。然而,這一切,不過是他一廂情願的豪賭。
謝望和不是沒有考慮過風險,海澱分公司盤根錯節,配送站站長邱林和分公司宋總有親戚關係,而宋總又是公司的元老。這意味著,即便他有能力,也未必能推行自己的戰略。更現實的是,公司根本拿不出更多資金進行補貼,在價格戰中,蜜蜂註定會處於劣勢。
可他還是誇下了海口,在孟總面前立下軍令狀:“半年內達不到目標,我自己辭職。”
如果是普通員工,或許還會顧慮自身利益,但謝望和年輕氣盛,他太想證明自己,太想贏,甚至不惜以前途作為賭注。可惜,現實往往不會眷顧自信滿滿的人。
半年過去,海澱市場的佔有率不增反降。孟總知道問題出在哪——公司資金有限,無法與其他外賣平臺抗衡,哪怕換人負責也無濟於事。但他沒有更換謝望和,因為謝望和的“失敗”,對他而言,反而是一件有利的事。
邱林說:“沒有錢,沒有人手,在這樣的情況下,能維持住百分之三十的佔有率,已經算不錯了。”
他想盡辦法提高配送效率,縮短外賣員送單時間,提高單量,甚至不惜親自跑業務。他的努力並非全無成效,短暫地讓海澱市場回暖了一些,但另外兩家外賣公司隨即加大補貼力度,蜜蜂的市場份額再次下滑。
孟總雷霆大怒,衝著周海闊和邵星池破口大駡:“有生命危險嗎?趕緊把謝望和給我叫回來!今天要是不回來,永遠別回來了!”
孟總口口聲聲說給他高薪、期權、資源,其實只是想榨乾他的價值。而當謝望和的親人生病住院,他請假去照顧家人時,孟總的第一反應不是關心,而是怒斥他不顧公司利益。
在孟總眼裡,謝望和沒有資格有“私人生活”,他應該是一架不知疲倦的機器。
說完,他轉頭就去找周海闊,許諾給他更好的待遇,把他挖到總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