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可能還停留在“運動員就該一身汗、滿臉泥”的刻板印象中,但現實已經悄悄變了味。就像最近,孫穎莎那組登上《時尚芭莎》的封面預告一出爐,不少人眼前一亮,也有些人愣了神:球打得好歸球打得好,穿起時尚單品也能這般出彩?
她不只是在球場上用直拍反手的技術讓人拍案叫絕,現在還站到了鏡頭前,用另一種方式告訴大家:運動員,也可以很酷、很美、很有型。
這次合作,並不突然。早在幾個月前,芭莎明星總監就在社交平台評論了孫穎莎的單人封面話題,一句“get”雖然輕描淡寫,卻透著“蓄謀已久”的味道。現在終於成真,不只是芭莎完成了自己的“許願”,更像是大眾對“運動即時尚”觀念的一次落地。
預告片裡,孫穎莎收起了平日比賽中的專注眼神,多了點自在和灑脫。鏡頭捕捉下的,不再只是球場邊揮灑的汗水,還有她作為當代青年女性的那份從容與明亮。
這不單是對她形象的塑造,更像是一種態度的表達:體育不該有“性別框”,時尚也無需“行業牆”。
不少網友說她“自帶光芒”,其實更多是那種從骨子裡散發出來的自信。
過去幾年,她幾乎每場比賽都能成為焦點。無論是東京奧運的亮眼表現,還是2024釜山團體世乒賽的穩定發揮,孫穎莎用實力站穩了國乒的主力席位。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初,她已穩居世界排名前三,成為亞洲女子乒壇最具影響力的選手之一。
而如今,這位“國球小魔王”又用另一種方式,將“實力與顏值並存”演繹得恰到好處。
有人說,這樣的拍攝“太娛樂化”,擔心運動員本職工作會被削弱。
可如果稍微留心就會發現,孫穎莎沒有因為封面曝光就耽誤訓練。
近期她依然馬不停蹄備戰各類國際賽事,頻頻亮相國際比賽,依然是隊內出場最多的球員之一。她沒有因為走上時尚路線而“走偏”,而是在體育和時尚間找到一個有趣的平衡點。
這才是年輕運動員應有的樣子:有實力,也有態度;能衝刺,也能表達。
如果說過去的運動員像是鐵人,只要比賽、訓練、再比賽,那麼現在的運動員更多了一份人味兒。他們也喜歡穿搭,也有表達欲,也會思考“自己除了球技,還有哪些可能性”。
她們不再僅僅滿足於在賽場上取得好成績,還願意去探索更廣闊的自我邊界。
她敢於挑戰“傳統印象”,也願意為更多女運動員打開一條新路。
近些年,越來越多運動員登上時尚封面,從田徑女將到跳水新星,再到擊劍、射箭選手,紛紛脫下運動服,走入聚光燈前。有人穿起華服,有人講起自己的故事。
媒體不再只是用“冠軍光環”來定義他們,也開始關注他們的成長背景、生活態度、心理狀態。
她從小被稱作“乒乓小天才”,一步步打上國家隊,靠的是一萬次的重複訓練和永不服輸的韌勁。
她讓人看見,一個頂尖運動員的生活不只是訓練館和比賽桌,還有對生活的熱愛、對美的表達、對自我的重新定義。
在男運動員主導的話語體系中,孫穎莎和她的姐妹們正在悄悄改變這份格局。
她們用每一場比賽、每一次亮相,去證明:女性運動員不只是體育場上的勝利者,更是公共視野里最閃亮的存在。
她們不是附屬於誰的“女版誰誰誰”,而是獨立的名字,鮮活的生命。
這幾年,從冬奧會谷愛淩走紅開始,到女足世界杯帶動女運動員熱度,中國女性運動員正在成為體育界的流量擔當。
她們不再只是靠成績“發聲”,更懂得如何經營自己,展現自己。
她沒有被成名所累,也沒有為名利所惑,而是一步步拓寬著自己的邊界,穩穩地走在自己的節奏上。
現在,我們看到的,不只是球拍上的小霸王,更是鏡頭裡的光與影中,那位堅定又柔和的青年榜樣。
從運動場到時尚圈,從金牌選手到潮流面孔,孫穎莎用實際行動回應那些質疑的聲音。
或許孫穎莎的回答是:可以在球場上奮不顧身,也能在鏡頭前閃閃發光。
接下來,她還會參加即將開幕的亞洲錦標賽和巴黎奧運資格賽,行程緊湊不說,還要兼顧狀態保持。
人們不禁想知道,下一個讓人驚豔的瞬間,會在哪一刻由她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