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覺得“車內螢幕多,座艙就更智慧”,我不明白為什麼會有這種錯覺,車內螢幕多並不意味著它就更智慧,頂多就是給你一種這車估計很多黑科技的視覺效果!!!
現如今,車企們紛紛在車內屏幕數量上“內卷”起來。似乎螢幕越多,就越能彰顯車輛的高端與智慧。可事實卻並非如此,車內屏幕數量多,不一定意味著座艙的智慧化程度高。
其實,車內屏幕的數量只是座艙智慧化的一個外在體現,絕非是決定其智慧化程度的關鍵因素。就好比我們不能僅僅通過一個人身上的配飾多少來判斷他的能力高低一樣。屏幕數量多,不代表座艙就智慧;屏幕數量少,也不意味著座艙不智慧。
有些車型僅僅配備了一塊中控大屏,但你可別小瞧了這一塊螢幕,它集成了語音識別、手勢控制、人臉識別等多種先進的交互方式,反應速度那叫一個快,操作起來也十分便捷,能全方位滿足駕駛者的各種需求。而有些車型呢,車內螢幕多得讓人眼花繚亂,可實際的交互體驗卻差強人意,反應遲鈍不說,操作還極其複雜,讓人用起來直 “腦瓜嗡嗡的”。
所以呀,我們在評判座艙的智慧化程度時,可不能光盯著屏幕數量看,更得關注螢幕背後的技術實力以及功能實現情況。
在這一塊我還是比較認可華為的,華為的智能駕駛計算平臺MDC集成了具有CPU與AI計算能力的SoC晶片,通過底層的軟硬體一體化調優,在時間同步、感測器數據精確處理、多節點即時通信等方面處於領先水準。再加上,華為的鴻蒙操作系統為智慧座艙帶來了流暢的交互體驗和強大的生態整合能力,能夠實現手機、平板等智慧設備與汽車的無縫連接和協同工作。此外,華為的ADS(華為高階智能駕駛系統)目前已經實現全國都能開、有位就能停、端到端類人智駕,並已為L3級自動駕駛的到來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