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公安分局3月24日發佈消息,警方近日打掉一銷售偽劣電動自行車團夥,刑事拘留7名嫌疑人,現場查獲偽劣電動自行車55輛。
不久前,事主孫先生在駕駛電動自行車上班途中,車輛突然冒煙,剛停下車,電動自行車電瓶就出現爆燃,火勢迅速蔓延。孫先生見狀立即撥打119火警電話。
經消防救援人員詢問,孫先生表示,這輛電動自行車是通過某網路交易平台購買,在店家指定的地點挑選車輛,選車結束後,賣家現場加裝電動自行車號牌並提供車輛行駛證。經瞭解,雙方約定的提車地點在通州區梨園鎮某地鐵站附近。
消防人員立即通知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一同前往孫先生所說的地點,發現在一塊防雨布下面存有與孫先生同款的3輛未上牌電動自行車。經執法人員對車輛進行檢查后認定,3輛未上牌的車輛均為不合格車輛,執法人員判斷這背後很可能存在一個犯罪團夥,於是立即將情況通報通州公安分局。
在收到相關通報后,通州公安分局環食葯旅支隊立即成立工作專班,圍繞該線索進行深挖溯源,追查賣家資訊。在專班的不間斷工作下,很快便掌握了將偽劣電動車售賣給孫先生的嫌疑人雎某(男,31歲)的身份資訊。
與此同時,民警在調查中發現雎某身後存在一個專門從事銷售偽劣電動車的犯罪團夥,他們沒有固定的門店,而是將車輛存放在固定的室外區域,所有銷售均通過網路交易平台進行,在雙方達成購買意向後,讓賣家到固定地點進行挑選。
由於這個團伙的成員行事謹慎,具有一定的反偵查意識,進貨出售環節均通過網路進行,且從不將車輛放在同一地點。每次交易時,也是由不同的人員帶事主進行選車,交易完成後迅速消失。
民警兵分兩路開展工作,一路民警繼續以雎某為切入點,對該犯罪團夥上游開展偵查,另一路民警對從雎某團伙處購買偽劣電動車的買家入手,進行週邊取證。
通過調查走訪,民警會同相關質檢部門對雎某團伙銷售的電動自行車進行檢測,檢測報告顯示車輛尺寸均不合格,且電動自行車時速普遍可以超過40公里,遠超時速25公里的國標限值。
隨著調查的深入,一個以雎某為核心的供銷偽劣電動自行車團夥浮出水面,雎某從上家王某(女、35歲)、趙某(男、35歲)夫婦處購買違規電動自行車,后雇傭劉某、陶某等人在各種網路社交平臺和二手交易平臺發佈相關偽劣電動自行車的資訊,然後通過私信將提車交易地點發給買家,買家選定車輛后通過現場掃碼轉帳方式進行收款。
經過幾個月的偵查,整個犯罪團伙脈絡清晰,犯罪證據鏈已完善,專案組決定收網。2025年3月4日,5個抓捕小組成功抓獲7名嫌疑人,查獲未出售的偽劣電動自行車55輛。
經民警工作,7名嫌疑人對自己銷售偽劣電動自行車的行為供認不諱。目前,雎某等7名嫌疑人因涉嫌銷售偽劣產品罪,已被通州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工作中。
來源:通州公安分局、北京晚報
編輯:趙靜
責編:劉非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