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2025年長寧區“國風中的文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暨非遺進校園活動在仙霞高級中學正式啟動。
本次活動由長寧區文明辦、區教育局、區文旅局主辦,長寧文化藝術中心承辦。
活動現場
“國風中的文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暨非遺進校園主題活動是長寧區未成年人品牌專案,自2014年創立以來,已連續舉辦11年,旨在積極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校園中的傳承與發展。2024年,全區成功舉辦了13場活動,四千餘人次學生參與。通過活動,進一步深化廣大未成年人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助力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更加主動關注並學習非遺,積極成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和傳播者。
活動現場
今年的主題活動推出創新設立非遺博物角、為“非遺傳承基地校”命名等兩大創新舉措。主辦方在每所開課學校創新設立了“非·長”非遺博物角。
活動現場,仙霞高級中學和第三女子初級中學被頒授2025年長寧區“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上海絲繡’非遺傳承基地校”牌匾。包括這兩所學校在內,一批有較好非遺專案實踐基礎的校園,被命名為“非遺傳承基地校”,推動“非遺進校園”工作深化為“非遺在校園”,通過傳承人系統化授課的方式讓學生們更加全面、深入地進行學習。
活動現場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進校園活動功能表在保留“走進崑曲”項目的基礎上,又進行了煥新升級,全新推出“文人香道”“上海絲繡”“古琴藝術賞析”“海派博古畫”四大類課程,並邀請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文人香道”專案代表性傳承人吳清、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上海絲繡”專案代表性傳承人葉偉娜、長寧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虞山吳派古琴藝術”專案代表性傳承人劉淳川、海派博古畫第四代傳人孔成、崑曲澎派閨門旦傳人趙津羽擔任課程導師。3月至6月,5位導師將採用“導賞+互動”的“沉浸式”教學方法,走進區內9常中小學,讓更多學生深入了解並熱愛非遺。
啟動儀式后,2025年長寧區“國風中的文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暨非遺進校園首場活動以“生活中的香事美學”為主題,邀請吳清、劉淳川現場為學生們帶來了生動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