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靜安:全鏈條打擊涉稅犯罪,挽回稅收損失400萬元
辦案檢察官研究案情。
一些不法分子將稅收減免優惠政策當作“盤中餐”,通過註冊“空殼公司”,在無真實業務往來情況下,以收取開票費的方式對外大量虛開加值稅專用發票,嚴重破壞稅收征管秩序,造成國家稅款流失。
近日,上海市靜安區檢察院辦理了這樣一起虛開加值稅專用發票案。檢察機關通過退回補充偵查,深挖細查、全面查清虛開鏈條,在鎖定犯罪事實、準確適用法律的同時,積極開展追贓挽損工作,為國家挽回稅款損失400萬元。
操作“空殼公司”,虛開發票
2023年12月,上海市公安局靜安分局接到舉報,稱S公司讓其他公司為其虛開加值稅專用發票。公安機關迅速立案偵查,通知S公司負責人崔某(另案處理)到案配合調查。
崔某交代,S公司主要從事運輸業務,因司機系個體經營,無法提供加值稅專用發票,他在得知顧某(另案處理)有這方面管道后,讓顧某介紹的Z公司、Y公司為其公司虛開與運輸服務相關的加值稅專用發票用於抵扣稅款。
公安機關順著線索加大偵查力度,發現Z公司虛開的部分加值稅專用發票也源自Y公司,Y公司實際控制人林某於2023年左右又成立一家H公司。H公司的業務與Y公司一致,且兩家公司開具加值稅專用發票的受票公司高度重合,這表明Y公司、H公司很可能系犯罪嫌疑人成立的專門用於虛開發票的“空殼公司”。
2023年12月19日至2024年2月27日,犯罪嫌疑人林某、羊某、王某、薛某先後到案。
退回補充偵查,逐個擊破難題
2024年6月26日,案件被移送至靜安區檢察院審查起訴。承辦檢察官仔細審查全案證據材料,依法訊問林某、羊某等4名犯罪嫌疑人。
4人到案后基本如實供述了主要犯罪事實,但林某的供述出現反覆,多次辯稱其經營的Y公司、H公司確實有正常業務,並且這兩家公司開具給S公司的加值稅專用發票有部分存在真實業務往來,其收取的費用系運輸費用,並非開票費。
與此同時,檢察官在訊問羊某、王某等人時,發現Y公司、H公司還涉嫌為山東、重慶等地多家公司虛開加值稅專用發票的事實。
鑒於以上情況,靜安區檢察院於2024年7月26日將案件退回公安機關,建議公安機關進一步補充收集受票單位相關證人證言、開票記錄、抵扣記錄、資金迴流等情況並開展審計,查清虛開加值稅專用發票的全部犯罪事實及數額。
準確區分主從犯,確保罰當其罪
經承辦檢察官充分釋法說理,各犯罪嫌疑人意識到其行為對國家稅收秩序造成的嚴重影響,林某表示願意賠償錢款彌補稅款損失。
綜合考量各犯罪嫌疑人的行為性質及參與時間、程度等因素,在區分主從犯的基礎上,靜安區檢察院擬對薛某作出不起訴決定,並於2024年9月26日對林某、羊某、王某提起公訴。
審理期間,林某主動退出虛開的加值稅專用發票抵扣稅款400萬元,連同部分受票單位退繳的稅款,現已基本挽回國家稅款損失。
2024年10月22日,經聽證後,靜安區檢察院依法對薛某作出不起訴決定。同時,為避免出現“不刑不罰”,該院行政檢察部門及時開展行刑反向銜接工作,向相關行政機關制發檢察意見書,建議對薛某虛開加值稅專用發票的違法行為進行行政處罰。
近日,靜安區法院作出一審判決,以虛開加值稅專用發票罪分別判處林某有期徒刑四年,並處罰金35萬元;判處羊某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並處罰金8萬元;判處王某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並處罰金7萬元。
今年1月21日,靜安區檢察院針對公司登記註冊、稅款繳納等關鍵環節發現的問題,與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稅務稽查局召開聯席會議,雙方總結梳理了執法、司法實踐中常見、多發的涉稅、涉匯等法律風險點,並就加強線索移送、加大普法宣傳、為企業提供量身定製的“法治服務包”等達成共識,助推區域稅收環境健康有序發展,持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來源:檢察日報
【來源:濟南市中檢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