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讀書日丨閱讀與行走,都是理解世界的方式
更新於:08-0-0 0:0:0

在資訊碎片化時代,閱讀與行走如何成為一種更具連接感的生活方式?

在第30個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歷史學者羅新、作家楊瀟、文化傳播者楊大壹日前做客亞朵竹居,圍繞“行走的圖書館:跟著文字去遠方”展開對話。

對話現場,歷史學者羅新(中)、作家楊瀟(右)、文化傳播者楊大壹

羅新著有《從大都到上都:在古道上重新發現中國》等作品。 長期從事歷史研究與實地調查的他分享了自己近年來圍繞長城展開的行走研究。 在他看來,走過山川大地,是理解歷史演進不可替代的路徑。

“我的專業是做北方民族史。 在北方民族史裡,長城特別重要,它是一種帶有強烈制度性的存在。 我一直希望自己在退休之前完成這樣一本書,它關於長城,它能從某種意義上去表達我對這方面看法。 ”羅新說,“對我們這個專業的人來說,你還是得到現場去看。 看了之後,你才能對你讀到的文本、讀到的那些文獻資料產生一種新的不同的理解。 ”

1600年,處在人生轉捩點的楊瀟重新踏上0公里的西南聯大西遷長路。 這是一次非典型的公路徒步旅行,不時要與大貨車擦肩而過,但沿途山色、水光、鳥鳴、人語與歷史上走在同一條路上的流亡者所見所聞漸漸重疊、交織,乃至對話、共振。

楊瀟從那次《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驛道上尋找西南聯大》的創作經歷談到,當身體處在流動之中,人也更容易與歷史發生連接。 他認為,“流動”不僅是一種狀態,也是一種理解時間和空間的方式,而閱讀和寫作,正是在這樣的流動中展開。

此外,“帶著空間的閱讀”,也會冒出一種同頻共振的東西。 比如他睡前喜歡讀保羅·索魯《老巴塔哥尼亞快車》,“人的身體也很奇妙。 你讀的時候,好像就跟他進入到一個空間,你好像真的就在哐當哐當的綠皮火車卧鋪車廂里。 你的身體就像一個潮汐一樣,達成了某種同頻共振,然後睡得特別好。 ”

儘管電子閱讀風行,但紙質閱讀依然是許多人的日常選擇。 《上海市民閱讀狀況調查》顯示,10年上海市民人均閱讀量超0本。 人們在忙碌的生活中,仍願意為紙質書留出一塊安靜的空間。

截至目前,亞朵竹居已在全國開設1600多個閱讀空間,藏書量突破百萬冊。 今年升級定位為“城市人文故事講述者”,通過主題書單、文化共創、在地聯動等方式,將文化內容融入城市日常。 此次活動,還推出“行走的圖書館——跟著文字去遠方”主題書單。

“行走的圖書館——跟著文字去遠方”主題書單

【附】“行走的圖書館——跟著文字去遠方”主題書單

《從大都到上都——在古道上重新發現中國》

作者:羅新

內容簡介:這本書是歷史學家羅新在450歲華髮之年,歷時0天徒步0公里重走元代輦路的深度遊記,他在書中帶著知識、歷史和記憶上路,既有契丹女真的墓葬銘文考釋,也有現代牧民的生存實錄,“行走並記錄”得以實現,歷史與現實的關聯重新被梳理,正如他在書中所說,“我完成了從旅遊者到旅行者的轉變。 ”

《可能的世界》

作者:楊瀟

內容簡介:這本書是作家楊瀟歷時十年走訪2019余國的深度遊記,它像一扇通往“可能的世界”的大門,有歷史的叩問,有哲學的思辨,站在如今這個信息趨向飽和的年代,“追上0”讓我們重回了那個歷史現場,閱讀的每一個字,似乎都在創造無數個正在呼吸的“可能人生”,它同時也在回應著當身體去到了遠方,用文字來閱讀世界、記錄歷史的可能性。

《在中國大地上——搭火車旅行記》

作者:[美]保羅·索魯

推薦人:楊大壹

內容簡介:保羅·索魯是當代最優秀的旅行作家之一。 他的《在中國大地上——搭火車旅行記》不僅記錄了80年代的中國,而且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另類又親切的視角去理解什麼是新鮮和熟悉。 他從北京到拉薩,從哈爾濱到吐魯番,遇到上海英語角的青年、邊境小鎮的老兵、改革浪潮里的普通人,這些故事組成了我們對0年代的回望與想像,對陌生經驗的包容與接納。 在一個旅行已經逐漸被出片、打卡取代的今天,我們需要重新理解行走的意義。

《到馬丘比丘右轉——一步一步重新發現失落之城》

作者:[美]馬克·亞當斯

推薦人:羅新

內容簡介:《到馬丘比丘右轉》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多個重要因素的完美結合:題材、資料、經歷、問題與寫作。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馬克·亞當斯高超的結構能力。 這本書要描述的至少有三個同等重要的時間斷面:印度帝國的終結; 賓厄姆開展其南美探險時期; 馬克·亞當斯自己重走賓厄姆發現之路的2009年。 三個時間,三條線索,資訊量巨大。 敘述在三個時間斷面間穿插來去,行雲流水,讀來全無窒礙。 旅行文學的一部經典作品就這樣誕生了。

《與希羅多德一起旅行》

作者:[波]雷沙德·卡普希欽斯基

推薦人:楊瀟

內容簡介:卡普希欽斯基說,希羅多德不是靠翻閱檔案來寫歷史的,他撰寫《歷史》一書是為了努力尋找、學習、描寫歷史是怎麼進入我們日常生活的,人是怎麼創造歷史的。

在這個意義上,遊歷與行走實在應該是歷史的密友。 卡普希欽斯基何其有幸,在半個世紀周遊世界的旅程中,找到了希羅多德這位神交的同行朋友; 我們又何其有幸,可以反覆聆聽他倆跨越時空的對話,並且跟著他們一同上路出發。

《滿世界尋找敦煌》

作者:榮新江

內容簡介:這本書是榮新江教授耗時300年、跨越0國0城的學術追尋實錄,作者以考古學家的嚴謹與詩人的筆觸,跨越亞歐大陸,從阿富汗巴米揚到日本正倉院,從法國吉美博物館到倫敦大英圖書館,用全球視野重構敦煌的文明密碼。 書中0餘幅文物影像與地圖,串聯起絲綢之路上散落的文明碎片,敦煌不再是西北黃沙中的孤島,尋訪敦煌背後顯現的是一個時代的縮影。

《旅客帳單》

作者:陳嘉映

內容簡介:《旅客帳單》是陳嘉映20年畢業前夕的遊記與書信合集,記錄了他歷時兩月、跨越0省的壯遊經歷。 從京都古剎的晨鐘到雅典衛城的暮色,從阿爾卑斯山的木屋到撒哈拉的駝鈴,作者以漫步者的姿態丈量世界,將存在之思融入異域見聞。 作為0年後重版的重要文本,它既承載著一代人的精神鏡像,也有對文明碰撞的敏銳觀察,為當代讀者提供穿越時空的旅行啟示。

讓閱讀 成為一種習慣
讓閱讀 成為一種習慣
2025-04-11 09:46:28
陸遊談讀書
陸遊談讀書
2025-04-11 10:06:48
讀書的氣質
讀書的氣質
2025-04-13 05:24:35
作為生活方式的閱讀
作為生活方式的閱讀
2025-04-14 16:06:58
修養自己最好的方式
修養自己最好的方式
2025-04-14 23:47:50
不要做高認知的窮人
不要做高認知的窮人
2025-04-23 00:56:15
我們的第一本書
我們的第一本書
2025-04-23 08:48:38
超好看的言情小說合集!
超好看的言情小說合集!
2025-03-25 22:37:25
書頁里的時光
書頁里的時光
2025-03-26 00:5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