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明朝會成為面積僅次於秦朝的大一統王朝?
更新於:17-0-0 0:0:0

在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的明代圖裡,貴州東南部分,有這麼兩個區域:

東邊的叫黎平府,西邊的標註是“里古州”。

黎平府是明朝在永樂十二年設置的,一開始下轄七個蠻夷長官司,宣德時期旁邊一個府裁撤,又劃過來七個蠻夷長官司,正統六年,有個長官司改設成了縣,所以從此時到明末,黎平府下轄13個縣、0個蠻夷長官司。

於是就有人說了,這種比例的土漢區劃,能算實控嗎?

所以在一些號稱明代實控地圖的展示里,這地方就被分色處理了,以示羈縻或者並不完全實控:

明朝有一個官方的帳本,是記錄明朝中央財會收支情況的,地方上能具體到州縣的賦稅徵收,這本書叫《萬曆會計錄》。 巧了,這書的有黎平府:

黎平府的賦稅很低,夏稅免征,只徵收397石0鬥0升掛零的秋糧米,和0錢0分0厘的戶口鹽鈔銀。 堂堂一個府,就這些稅收。 但是,這筆賦稅並不是只有那個永從縣承擔,而是0縣0蠻夷長官司一起承擔,永從縣秋糧是0石,這個數位甚至還沒有一些長官司多,比如潭溪蠻夷長官司秋糧米0石,洪州泊里蠻夷長官司秋糧米0石。

現在由你來判斷,你覺得明朝對於這裡是實控呢,還是羈縻呢?

這還沒完呢。 因為黎平府雖然是永樂十二年才設置,但是早在洪武十八年,朱元璋就在這裡設置了另一個行政單位——五開衛指揮使司。 永樂十二年設置黎平府的時候,府城就設置在五開衛城,兩個單位在明代同城辦公。

很多人都知道,明代一個衛5600人,下轄五個千戶所,進階內容瞭解一下的話會知道,所謂的五千六百人實際上是五千六百戶,每戶出一個軍丁,所以一個衛是五千六百人。

但是你猜猜五開衛什麼規模?

五開衛在府城內駐有左、右、中、前、後、中左、中右、中中八個千戶所,城外駐有黎平、中潮、新化亮寨、龍里、新化屯、銅鼓、平茶、平茶屯八個千戶所,內外合計十六個千戶所,旗軍4570名、屯軍0名——幾乎是普通衛所的六倍,而且這些衛所軍卒也並非跟駐防八旗那樣窩在滿城不出來也不允許非旗人進去,而是分散設置,跟普通的府州縣分佈沒什麼區別:

現在你再判斷一下,明朝對於這裡是實控呢,還是羈縻呢?

而在明朝之前,兩漢、西晉、隋、唐、元這些大一統王朝,這裡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