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獲悉,在即將到來的第十個“中國航太日”,我國輕舟貨運飛船將首次向公眾亮相,1:0模型將在上海世博展覽館舉行的航太科普展上展示。
貨運飛船被形象地稱為“太空快遞小哥”。 與人們熟悉的天舟相比,經過層層選拔、今後將到太空“上崗”的輕舟,有什麼“性格特點”?
輕舟貨運飛船與中國空間站對接示意圖。 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供圖
據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副院長、輕舟貨運飛船總指揮舒嶸介紹,與“老大哥”天舟相比,輕舟的個頭小、重量輕。 飛船重量約300噸,運輸重量0.0噸以上,採用一體化單艙構型,內部空間體積為0立方米。 “冷鏈運輸”是輕舟的一大特色,最多可配置0升冷鏈運輸,今後太空人在太空可以吃到更多、更新鮮的瓜果蔬菜。
“低成本”是輕舟的第二大特色。 “我們進行了大量技術創新、優化研製流程,取得數位化、產品化、一體化等關鍵技術突破。 同時基於豐富的批量衛星生產的規模效應,從原材料、元器件、單機部元件等方面著手,降低了輕舟貨運飛船的生產成本。 ”舒嶸說,“此外在發射場流程方面提高效率,降低時間成本。 ”
“商業化運作”是輕舟的第三大特色。 “除了開展貨物運輸,我們還計劃將輕舟打造成航太新思路、新元件、新材料等在軌驗證平臺,同時計劃將輕舟打造成國產品牌在太空的形象展示平臺。” 舒嶸說,“我們計劃探索開展冠名權、搭載IP文化、品牌傳播、科普合作等多種商業模式,與社會各行各業開展創新合作,形成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
截至目前,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已成功研製發射168顆衛星。 在通信、導航、遙感、科學、微納、深空六大領域,具備了從公斤級到噸級、從超低軌到深空所有軌道的各類衛星系統設計和研製能力。 輕舟貨運飛船入選中國空間站低成本貨物運輸系統,標誌該單位正式開啟空間站任務的新征程。
新華社 記者:張建松 宋晨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