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不會覺得現實很無聊?
一部新劇上線,再度開啟腦洞,帶你進入天馬行動的想像世界!
在未來,科技進步,創造無限可能。
你可以走進照片。
你可以走進遊戲。
甚至,你可以走進電影。
它還有什麼驚喜,是我們意想不到的?
來,一起走進這部准神劇——
《黑鏡》 第七季
說真的,派爺好久沒見過這種盛況了:
一部新劇上線,還能刷屏朋友圈。
它憑什麼?
耳目一新的創意,以及,窮盡想像的執行力。
就從口碑最好的第三集聊起。
角色的生命力
一家電影大廠瀕臨危機,他們祖上風光過,曾經靠黑白片《夢幻酒店》收割票房與口碑。
那是 50 年前了。
如今難以為繼,老 IP 還能否續命?
職業經理人要出妙招。
重演經典,一線男影星可請不起。
碰巧,女演員布蘭蒂 · 弗裡迪厭倦了給男一號作配的流水線作品。
兩人一拍即合。
為了能試鏡成功,布蘭蒂熟讀了劇本,但卻漏掉了重要的 U 盤,到了片場簡直要被“拍攝形式”震傻——
實時製作。
用到的是“舊夢重生”系列,它有一個自給自足的虛擬空間,包含老電影的一切內容,演員戴上突觸虛擬介面之後,就能以特定角色的身份進入電影世界。
片中角色也會完全接受她。
布蘭蒂要做的是,根據劇本要求完成角色,並順利說完最後一場戲的臺詞,觸發結尾字幕便可以離場,否則,她的意識將停留於電影裡,肉身可能死亡。
這類似於穿越劇中“不能改變歷史”的基本邏輯。
電影裡,女主克拉拉 · 賴斯有一個套路的愛情和普通的人生,她是女繼承人,在一次宴會上與亞歷克斯 · 帕默醫生發生了禁忌之戀,而她的丈夫正密謀殺死她……
布蘭蒂要飾演的恰恰是亞歷克斯。
一開始,她還能按照劇本走劇情,但在關鍵戲份,她搞砸了,她無法像原片中的醫生一樣擁有絕妙琴藝,並用這個擊中克拉拉的孤獨心弦。
克拉拉不能對女版醫生動心,芭比 Q 了?
慌中出亂,布蘭蒂喊出了克拉拉這一角色的演員本名。
多蘿西!
故事線越來越偏離。
但奇妙的是,這反而觸動到了克拉拉,但作為一個“角色”,她也只能是懵懂和鎮靜,但也開始對女版醫生另眼相看。
這裡需要結合演員多蘿西的人生來看,她因為與劇組某位女性相戀,導致緋聞纏身,最終鬱郁而終。
女版醫生喊她本名,無意中喚醒了她的自主意識。
接下來,克拉拉的舉動也偏離了劇本。
兩人以全新的方式相戀了,而且情感互動比原片更惹火。
但接著,悲劇再次上演:現實中,工作人員無心潑灑出咖啡,導致系統失靈; 電影裡,只剩克拉拉與女版醫生還“活著”,其他人都淪為背景板。
電影,擺脫了系統和現實的引力。
角色,擁有了全新的生命。
演員布蘭蒂告訴角色克拉拉,她的真實身份,即演員多蘿西的現實經歷。
而在日復一日的相處裡,兩個角色也因彼此的魅力而相愛。
並且,她們衝破了原有的劇情框架,以一種更加曲折、跌宕而感人的情節,賦予了老 IP 以新的時代意涵。
故事結尾更是畫龍點睛的一筆,大廠寄給布蘭蒂 U 盤和老式電話,她觀看多蘿西試戲花絮,當她試著接電話時,居然通了。
這一集不僅感人至深,還有著極為豐富的解讀空間——
從布蘭蒂的角度看,她主動性很強,想憑努力改變花瓶身份,而入戲後,又與克拉拉真心相愛,人戲合一。
從克拉拉的視角看,真愛喚醒了她的自主性,她不再是刻板的、受人保護的脆弱女性形象; 此外,她短暫地獲得了真實身份,回想起了作為演員多蘿西的生平瞬間,這又勾畫出了女性被時代璀璨的命運,兼具反思性與當代性。
值得一提的是,《白日夢酒店》的導演王昊鷺是一位中國導演,她以細膩而深入的女性視角講述了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一出處處閃耀著突破精神的女性傳奇。
會員制的人生
第七季第一集,討論度也很高。
這個軟科幻故事里的概念,我們不要太熟悉,生活中簡直隨處可見。
丈夫邁克跟妻子阿曼達生活不算富裕,但安貧樂道,5 月 0 日是他們的結婚紀念日,到了這一天,他們會放下所有事,驅車去杜松旅館、聽音樂,一起吃杜松烤肉漢堡。
然而,人有旦夕禍福。
阿曼達腦部長了腫瘤,現有的醫療技術無計可施,醫生無奈之下推薦了一種來自河思科技的實驗療法。
具體方式聽起來匪夷所思,簡單概括:他們會複製患者腦神經結構損傷的部分作為備份,然後切除腫瘤和周邊組織,用合成的組織替換掉切除的部分,再通過河思系統雲伺服器傳導她的認知功能。
好消息是,手術免費。
壞消息是,要訂閱河思系統,每個月 300 美元。
為了救妻子,邁克毫不猶豫答應。
但他必須不停地增加排班,以保持現有的生活品質,苦點累點不怕,怕的是科技總有缺陷。
下一個結婚紀念日,邁克又帶阿曼達去杜松賓館,儘管日子緊巴巴,他還是想保證儀式感; 阿曼達反而有點不高興:“日子不過了? ”
兩人爭吵之間,阿曼達突然翻了白眼。
技術出 bug?
不。
準確說,河思系統的伺服器覆蓋的信號有限。
想去遠途旅遊,可以,但要將系統升級為增強版(RivermindPlus),每月多付 500 塊。
這對夫妻拒絕了,“普通版”湊合湊合也不是不行。
但,好景不長,阿曼達突然成了“人肉廣告機”。
她會時不時地進入 AI 狀態,念誦廣告語,有意思的是,這些廣告跟生活場景還很搭配。
無可奈何,邁克決定為阿曼達升級系統。
代價是,他在夜裡要偷偷上一個邪惡網站,做一些稀奇古怪的挑戰,能拿到好事者的“眾籌”。
這種挑戰也有升級,從喝尿,到用捕鼠夾夾舌頭等等。
可後來,又有狀況:阿曼達變得非常嗜睡。
為什麼?
她好像成了伺服器的一部分,要回饋河思系統。
怎麼改善這種狀況?
對了,繼續升級,到超高級版本(ultra-premium),它有個奢華的名字“河思尊貴版”(Rivermind Lux)。
到了這個會員等級,用戶可以定向增強某方面的機能,比如運動能力、舒適程度等等。
可,價格也躥升,每月要多加 1000 塊。
覺得太貴的話,還可以選擇不同的訂閱模式,可以是全日制套餐,或者是臨時輔助版。
這些操作熟不熟悉?
會員,超級會員,超前點播……
故事的結尾非常殘酷,邪惡遊戲的圍觀者不斷提升閾值,邁克揭了面具,又因跟同事大打出手而被辭退。
最終,他不得不對妻子做出可怕的事情......
縱觀第七季的內容,這一集是最有“黑鏡味兒”的,故事的腦洞很大,又導向了暗黑、荒誕的結局。
神劇的突圍
《黑鏡》是個破具傳奇色彩的系列劇,口碑好,熱高高。
第一季,4.0 分; 第二季,0.0 分; 第三季,0.0 分; 第四季,0.0 分。
第五季和第六季的質量出現了滑坡,分別是 1.0 分、0.0 分。
而截至目前,《黑鏡》第七季的豆瓣評分從 8.0 分升至 0.0 分,各個故事的討論度也非常高,它再度取得了口碑與收視的雙重勝利。
這神劇何以突圍?
它再次用創意征服了觀眾,不僅展示了技術的雙刃劍底色,也在內容方向做了調整。
故事的寓言色彩依舊濃厚。
第一集講的是,人們依賴科技,又不得不被其綁架; 第六集則是借用遊戲世界呈現了 AI 湧動著的自主性與革命性。
同時,《黑鏡》也在探索著新的創作路徑,跳開了寓言的敘事框架。
尤其是第三集,科技只是工具,它想講的是更具時代精神的女性情感與覺醒文化,試圖以情動人。
又保證了文本的多義性,你可以從中獲得自己的解讀,比如元電影的不同樣貌、媒介自反的可能性等等。
第五集同樣如此,故事的核心是,面對記憶,人會在多大程度上選擇性地忽視,甚至編造對自己有利的資訊?
這種轉向其實也是雙刃劍。
我們很難再看到“首相與豬的二三事”這樣荒誕又合理的情節,也很難在極致的故事走向之下感受技術異化與媒體暴力的震撼。
與此同時,我們又獲得了觀看《黑鏡》的另一種期待——
它如何通過一個創意十足的故事,去概括當下的時代困境,關於情感,關於人性。
其實,只要這部劇還能奉上非凡的腦洞與紮實的劇情,就足以征服觀眾。
想想看現在的內容供應環境。
絕大多數電影,在故事上是多麼平庸?
而短劇呢,在刺激了觀眾的獵奇心之後,又很難從智識上、情感上真正擊中人心。
我們也可以繼續保持觀望。
但凡其他藝術形式難以牽動我們的神經。
那麼《黑鏡》便有可能一再“封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