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牙和壽命有關?六十歲的人,牙齒剩多少顆才正常?看看你達標嗎
更新于:2025-04-14 22:51:58

牙齒不僅是咀嚼的工具,更是健康的“晴雨錶”。民間常有“老掉牙”的說法,似乎年紀大了牙齒脫落是必然的。但現代醫學發現,牙齒的健康情況與壽命長短竟有密切關聯!六十歲的人到底該有多少顆牙?掉牙真的是衰老的“標配”嗎?今天就來揭開這個被忽視的健康密碼。

一、牙齒數量真的和壽命相關?科學依據來了

1、研究數據證實

口腔健康與全身疾病息息相關。牙齒缺失較多的人,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風險顯著增加。牙齒保留完整者,平均壽命比缺牙多的人群更長。

2、咀嚼功能影響營養吸收

牙齒缺失會導致咀嚼效率下降,營養攝入不足,進而影響免疫力和器官功能。

3、牙周炎是“隱形殺手”

慢性牙周炎會引發全身炎症反應,甚至加速動脈硬化、老年失智等疾病的發展。

二、60歲的人,剩多少顆牙算正常?

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8020”標準:80歲時至少保留20顆功能牙。那麼60歲的人,牙齒剩餘數量可以參考以下指標:

1、理想狀態

28顆恆牙(不含智齒)保留20顆以上,咀嚼功能基本不受影響。

牙周健康,無明顯鬆動或牙齦萎縮。

2、及格線

剩餘15-20顆牙,需注意修復缺失牙,避免鄰牙傾斜、對頜牙伸長。

3、預警信號

少於15顆牙,咀嚼功能嚴重受損,需及時就醫檢查口腔及全身健康。

三、為什麼有人“老不掉牙”,有人卻早早缺牙?

1、先天因素

基因決定牙釉質強度、牙周組織抵抗力。

牙齒排列不齊易導致清潔困難,加速齲壞和牙周病。

2、後天習慣

刷牙方式錯誤:橫刷、用力過猛會磨損牙頸,導致楔狀缺損。

忽視牙周護理:牙結石堆積引發牙齦萎縮,牙齒鬆動脫落。

不良飲食習慣:長期咬硬物、碳酸飲料腐蝕牙釉質。

3、全身疾病影響

糖尿病、骨質疏鬆等疾病會加速牙槽骨吸收,增加掉牙風險。

四、60歲後如何“保牙延壽”?記住這4招

1、升級口腔清潔

使用軟毛牙刷+巴氏刷牙法,每天至少2次,配合牙線清理牙縫。

每半年洗牙一次,清除牙結石。

2、缺牙及時修復

單顆缺失可選種植牙,多顆缺失考慮活動義齒或固定橋修復。

避免長期用單側咀嚼,導致顳下頜關節紊亂。

3、飲食補鈣護齦

多吃乳酪、深綠色蔬菜補充鈣質,堅果類鍛煉咀嚼力。

少喝酸性飲料,進食后漱口。

4、定期口腔檢查

每年做一次全面口腔檢查,包括牙周探診、齲齒篩查。

牙齒是身體最堅硬的器官,卻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健康防線。對照看看你的牙齒達標了嗎?如果已經缺失較多,別灰心,從現在開始科學護牙,80歲也能啃蘋果!

溫馨提示:內容中醫療科普知識僅供參考,不構成用藥指南,不作診斷依據,無行醫資格切勿自行操作,若有不適請及時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