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暴:無限殺機》影評人挑刺,我們卻愛傑森動作片?
更新于:2025-04-14 19:35:12

最近傑森·斯坦森的新片上映,影評人照例又是一頓狂批,爛番茄新鮮度只有56%,Metacritic評分55分,基本上還是老三樣,“劇情老套”“角色扁平”“暴力無腦”。可奇怪的是,觀眾爆米花指數卻高達90%,影院里照樣有人看得熱血沸騰。為啥評價差距這麼大,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部新電影!

動作戲爽就完事了

影評人總愛批評斯坦森的電影“打鬥沒新意”,可我們看他的片子,本來就不是衝著奧斯卡級別的藝術性去的。從《玩命快遞》到《機械師》,斯坦森的招牌就是乾淨俐落的近身格鬥、拳拳到肉的暴力美學。

這次的電影裡,他照樣用鋼筋當武器、用釘子懟反派,動作設計雖然不算突破,但那股狠勁和流暢度,依然能讓人腎上腺素狂飆。其實看斯坦森打架就像吃麥當勞,你知道味道不會變,但就是戒不掉。這樣的“套路化”,反而覺得電影的品質有保障!

畢竟,現在的好萊塢動作片要麼塞滿CG特效,要麼搞些花裡胡哨的慢鏡頭,能像斯坦森這樣實打實揮拳的演員,真的不多了。至於那些批評“動作戲像《疾速追殺》模仿秀”的聲音?算了吧,基努·里維斯主打優雅槍戰,斯坦森專注野蠻肉搏,風格根本不一樣。

關鍵是斯坦森的打戲自帶一種“工地糙漢”的粗粝感,拳頭砸下去的音效都透著疼,這才是他的獨門絕活。

就愛萬年不變這味兒

影評人吐槽斯坦森“演什麼都像自己”,這次電影裡的萊文·凱德,又是退役特工、沉默寡言、為救人重出江湖,聽起來是不是很耳熟?沒錯,從《怒火保鏢》到《養蜂人》,斯坦森的角色確實像複製粘貼。但問題是,觀眾就吃這一套啊!

他的角色就像動作片里的“超級英雄”:不需要複雜背景,只要一個簡單的動機(救女兒、復讎、打黑幫),然後全程開掛就行。這種“人狠話不多”的設定,反而成了他的標誌性魅力。就算斯坦森演個修水管的,也能用扳手干翻一個犯罪集團。

這種誇張的代入感,恰恰是動作片最原始的快樂。再說了,斯坦森的表演並非毫無細節。這次電影裡,他難得展現了一絲溫情,比如保護僱主女兒時眼神里的柔軟。雖然戲份不多,但至少證明他能在“硬漢範本”里擠出點新東西。

比起某些靠特效撐場面的動作明星,斯坦森至少每一拳都自己上,這份敬業也值得尊重。

不用深度,暴力就是答案

電影的劇本被批“幼稚”“為暴力找藉口”,反派也被罵“毫無深度”。可說實話,斯坦森的電影什麼時候靠劇情取勝了?我們買票就是為了看他怎麼用一百種方法弄死壞人,誰在乎反派有沒有哲學臺詞?

影片里的人口販賣、官商勾結設定,雖然拍得淺,但至少給了斯坦森一個“以暴制暴”的理由。這電影就像現實世界的洩憤工具,你明知道社會問題解決不了,但看斯坦森把黑幫老巢炸上天,至少能爽兩小時。”這種簡單直接的道德觀,反而成了它的優勢。

至於影評人嫌棄“文戲拖節奏”?其實斯坦森的電影已經夠精簡了。電影全長才116分鐘,打戲佔了三分之二,剩下的對話純粹是為了讓觀眾喘口氣。真要按文藝片標準來拍,恐怕粉絲第一個不答應,畢竟我們是來看打架的,不是來聽人生講座的!

為什麼我們離不開斯坦森

說到底,斯坦森的電影就像動作片里的“速食”,明知營養不高,但偶爾就是馋這一口。在超級英雄滿天飛的時代,他的片子反而成了一股清流:沒有宇宙觀要補課,沒有彩蛋要解析,只要坐進影院,就能享受最純粹的暴力娛樂。

感覺斯坦森的電影是給成年人看的童話,主角永遠打不死,壞人永遠死很慘,世界再黑暗也能用拳頭解決。這種幻想雖然不現實,但對被生活壓垮的普通人來說,簡直是精神按摩。所以,下次影評人再罵他的電影“沒內涵”時,大可一笑置之。

我們愛的就是斯坦森身上那種“老子懶得解釋,直接動手”的勁兒。畢竟,有些快樂不需要深度,夠爽就夠了,而斯坦森,永遠是那個最可靠的“爽片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