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實幹篤行。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範行動,推動商業航太、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安全健康發展。今年以來,我國商業航太全產業鏈得到了快速發展。
衛星實現批量生產
應用場景越來越多
在太空中運行的一顆顆衛星一直是複雜、高難度、集合多種技術手段的高科技產品。然而近年來隨著科技進步發展,在江蘇南通的一家智慧工廠,衛星也能像汽車一樣在工業流水線上實現批量生產。
01:37
走進位於南通開發區的一家商業航太獨角獸企業,記者在車間看到,井然有序的產線上衛星正在批量生產。技術人員告訴記者,他們從組建團隊到設計衛星,從製造衛星到小批量生產衛星並面向市場推出商業訂單、完成交付,僅用3年多時間就完成閉環。
銀河航太衛星管線產品總監 成金華:以前的生產週期基本上要到60天一顆星,通過批量化生產後,基本可以做到5天一顆星。
近年來,隨著電腦、數據分析、人工智慧等相關技術的迅猛發展,衛星通訊服務的需求和運用場景越來越多。因此,能快速批量和低成本地製造大量衛星,發射升空後組網建設“低軌衛星星座”,將有助於解決深海、荒漠、山區等通信欠發達區域的上網通信等難題。
銀河航太公共事務總經理 徐穎:這一批衛星是首次批產的低軌寬頻衛星,它是箱體形的形狀,像一個快遞盒一樣,兩邊有兩個翅膀,它可以摺疊翅膀,放在火箭里,第二代平板衛星可以實現多星堆疊的發射,更節約火箭的發射成本。
技術人員告訴記者,企業製造的兩代衛星已經升空,第三代“手機直連衛星”正在緊張研製中。
銀河航太公共事務總經理 徐穎:這個衛星是我們銀河航太正在研製的飛毯衛星,未來可以滿足面向手機直連的寬頻需求。目前公司已經研製完成並成功發射了8顆高性能低軌寬頻通信衛星,並在軌組成了我國首個低軌寬頻通信試驗網路星座“小蜘蛛網”。
潛心打造百億級
商業航太產業高地
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商業航太帶來的不僅是技術突破,更是促進了上下游產業的全鏈條發展。
02:28
在安徽池州,依託20億元產業基金和極簡審批機制,吸引了國內多家商業航太項目前來落地,當地的商業航天產業也正從一張密密麻麻的規劃圖譜構築起“火箭+衛星+材料”全產業鏈生態圈。
在安徽池州一家火箭生產企業的車間里,科研人員正在對新研製的“智神星一號”液體運載火箭的二子級動力系統有序裝備,確保在本月底前能對這一關鍵設備能著手進行試車驗證。
作為國內首家實現火箭入軌的民營公司,公司打造的“智神星一號”液體運載火箭計劃2025年8月首飛。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的快速發展,除了受益於交通的便利、政府的支援,還得益於當地完善的產業鏈。
安徽星河動力公司動力製造部部長 邢柏強:配套的一些材料,包括機械加工,相對來說比較齊全,又處在長三角這個區域內,它的要素資源配置相對比較豐富。目前我們已經成功發射18次,打了77顆衛星。
在安徽星河動力裝備科技有限公司的車間內,張榜著一份“池州市商業航天產業鏈全景圖”,這也是安徽省首份市級商業航天產業鏈圖譜。當地招商局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開展鏈式招商,積極推動低軌通信衛星載荷的研發與製造。
池州市皖江江南新興產業集中區招商五局局長 賀一楠:從最上游的商業航太基礎產業到中游的衛星製造、火箭製造以及下游的衛星數據應用,進行了全產業鏈的收集和分析,這樣為我們下一步開展招商引資,尋找重點企業提供了非常好的專業支援。
圍繞既定的商業航天產業“圖譜”,池州市明晰了商業航太產業重點引進類和鼓勵類專案目錄清單、重點目標企業專案庫,精準對接產業“頭部企業”,成立“園區+科研院所+創業團隊+創投機構”推進專班,同時大力發展工業無人機整機及零部件的生產,以及航空航天發動機特種功能構件的研發與生產,助力當地成為航空航太產業發展新高地。
池州市皖江江南新興產業集中區招商五局局長 賀一楠:發展目標是到2027年能夠引進商業航太的重點企業達到35家以上。到2030年能夠引進商業航天重點企業50家以上,具備年產35發運載火箭以及400台衛星核心載荷的生產能力,總體規模實現100億元以上。
五大關鍵詞看未來商業航天發展
從衛星製造到火箭發射,從測控服務到應用拓展,技術創新與產業化進程加速推進,我國商業航天產業鏈正迎來歷史性發展機遇。專家表示,我國商業航太有望在“十五五”末或“十六五”時期迎來成熟期。
01:49
日前工信部賽迪研究院發佈的《“十五五”商業航太發展思路與路徑》報告顯示,中國商業航太正處於快速健康成長階段,全產業鏈實現快速發展。我國商業航太發展大致劃分為4個階段:起步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轉型期。其中,成長期又劃分為成長初期階段和快速健康成長階段,在當下階段,“星箭場測用”鏈條上的企業陸續挺過從“0到1”的過程,以高水準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逐步成為共識。
賽迪研究院商業航太首席研究員 楊少鮮:我們研判,安全、創新、產能、成本、效率將是未來商業航太發展的“五大關鍵詞”。衛星製造領域將加速向模組化設計、自動化測試、批量化總裝演進,產能有望迎來集中釋放。火箭發射將向可重複、低成本、大運力躍升,從驗證階段逐步邁向工程應用和規模發展。
進入高速發展的新階段,應用也在深入各行各業。
出門打車,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為你提供高精度定位導航;手機撥打電話,通信衛星接收地面站會即時提供通訊服務;旅遊做攻略,輕點滑鼠,遙感衛星可即時展現地球任意角落的三維實景圖。
伴隨著低軌衛星星座的全面建設和衛星數據消費市場的興起,融合了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前沿科技的空天資訊產業正在加速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賽迪研究院商業航太首席研究員 楊少鮮:開啟太空新基建時代,“航天+”“+航天”等新業態萌芽發展,太空旅遊、商業探月有望在5—10年內實現政策突破、邁向試驗驗證或商業運營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