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下眼睛熄了燈,回望這一段人生。望見當天今天,即使多轉變,你都也一意跟我共行。”
一頭復古大波浪捲髮,一襲飄飄白衣長裙,她一開嗓,沙啞的聲線便讓人心頭一緊,悲傷的情緒逐漸漫上眼眶。
當台下觀眾都沉浸在悲傷中時,她卻突然轉變演唱風格,聲調變得瀟灑樂觀。獨特的演繹讓謝娜都驚歎不已。
這是在浪6的初舞臺,鄧萃雯演唱了張國榮的老歌《共同渡過》。在這個四月,她用歌聲向張國榮致以敬意,也是回首自己的過往。
網友們不禁感慨,30年過去,那個熟悉的姚小蝶又回來了。
事實上,鄧萃雯的人生又何嘗不像歌詞一般跌宕起伏?從小,她在缺愛的環境中長大;事業如日中天時,遭遇愛人無情攻擊,又在金融危機中背負千萬債務......
可即便命運將她一次次推入深淵,她不僅斬獲視后桂冠,勇敢承受愛情的代價,還扛住了生活的重重磨難。
她,才是真正乘風破浪的女人。
讓我們把時間撥回到1966年3月2日,年僅17歲的母親生下了鄧萃雯,父親也才二十出頭,兩人都太過年輕,擔心無力撫養,他們把繈褓中的鄧萃雯送給爺爺奶奶照料。
此後的日子裡,鄧萃雯鮮少能見到母親。而父親因為跟爺爺關係不融洽,也很少回爺爺奶奶家。小小的鄧萃雯成了“留守兒童”,眼巴巴盼著父母能多來看看自己。
奶奶常年飽受風濕病的折磨,渾身疼痛讓她行動極為不便。這使得年幼的鄧萃雯早早扛起了生活的重擔。
當同齡的孩子還在無憂無慮地玩過家家時,放學后的鄧萃雯就已穿梭在菜市場買菜,回到家趕緊洗衣和做飯,瘦小的身軀在廚房裡忙個不停。
與爺爺相處更是讓鄧萃雯的神經時刻緊繃著,稍有事情做得不符合爺爺的心意,就會招來一頓嚴厲的批評。
爺爺還經常嚇唬她:“如果不聽話就把你送走。”這話如同一根尖銳的針,深深刺痛著她幼小的心。
無數個夜晚,小萃雯蜷縮在床邊,望著窗外夜空,盼著父母能來接自己回家,更是無數次幻想自己在父母的懷抱是怎樣的感覺。
然而,她等來的不是父母的懷抱,而是父母離婚又各自再婚的消息。母親再婚後,一句冰冷的“不要再叫我媽媽了”,如同一把鋒利的匕首,無情地斬斷了她最後的希望。
在那些苦悶壓抑的日子里,鄧萃雯找到了心靈慰藉。每當她和爺爺奶奶一同收看TVB的電視劇時,她與劇中主角同歡笑、共落淚,沉浸在跌宕起伏的劇情中,借此短暫的忘卻現實生活中的煩惱。
18歲高中畢業後,一次,她在報紙上看到明星常常通宵工作,這樣就不用回家了。
於是,她有了光明正大離開家的理由——跟爺爺奶奶說去當演員。
懷著滿心的期待,鄧萃雯興沖衝去面試。幸運的是,她成功被錄取了,成為無線第二期訓練班的學員。從無線訓練班畢業后,鄧萃雯迎來了人生首部作品《薛仁貴征東》,並擔任女主角柳金花。
原本這個角色定的是翁美玲,但是翁美玲因情所困自殺。鄧萃雯因外形跟翁美玲有幾分相似,幸運地被選中。
當被問及首次出演就擔任主角,是否有壓力時,鄧萃雯坦言:“初生牛犢不怕虎,當時沒想那麼多,只想著盡力演好角色。”
為了演好柳金花,鄧萃雯付出了諸多努力。她反覆研讀劇本,深入揣摩角色,將柳金花對薛仁貴的深情,以及獨自堅守的堅韌,演繹得淋漓盡致,給觀眾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19歲的鄧萃雯,憑藉柳金花靚麗的古裝扮相一炮而紅,榮獲當年TVB十大藝人。
此後,她相繼出演《開心女鬼》《倚天屠龍記》《又是冤家又聚頭》等作品,因其表演風格和外形與翁美玲相似,被稱為“小翁美玲”。
然而,就在事業蒸蒸日上時,鄧萃雯卻做出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決定——放棄香港的一切,獨自一人前往美國紐約讀書。
1991年,與無線電視五年合約到期時,鄧萃雯放棄續約,前往紐約進修室內設計。在事業上升黃金期做此選擇,讓旁人難以理解。
後來鄧萃雯解釋,她認為做演員太被動,想通過求學謀求一份穩定的工作。
求學期間,她寒暑假回港兼職拍戲賺生活費,但最終她還是選擇繼續拍戲。
三年後,鄧萃雯重返無線。然而,演藝圈早已改天換地,她不再是眾人矚目的焦點,只能出演一些配角。
1996年,亞洲衛視向鄧萃雯拋出橄欖枝,邀請她出演《我和春天有個約會》的主角姚小蝶。
劇中的姚小蝶,溫柔善良又堅韌,劇情年齡跨度大,從16歲的青澀少女一路成長為40歲的成熟女性,對鄧萃雯來說,這無疑是入行以來最具挑戰性的角色。
為了演好這個角色,鄧萃雯深挖自己與姚小蝶的共通之處,仔細揣摩每個年齡段角色的心理變化,反覆研讀劇本,對著鏡子練習表情和動作,不斷嘗試不同的表演方式。
最終,她成功塑造出一個前期青澀純真、後期盡顯成熟韻味的姚小蝶,每個眼神和動作都自然流暢,毫無表演痕跡,讓觀眾深深沉浸在她的表演中。
該劇在香港播出時,因劇情略顯老套,反響平平。但在內地市場掀起了收視狂潮,一舉創下當時的收視紀錄。
鄧萃雯也得到亞視力捧,不僅被重金簽下,還獲邀出演精心製作的大戲《國際刑警1997》。
那時的鄧萃雯,事業前景一片光明。
自小就渴望擁有一個安穩家的鄧萃雯,滿心歡喜地拿出全部積蓄,貸款購置了一套大房子,沉浸在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之中。
可生活就像坐過山車,原本寄予厚望的《國際刑警1997》播出後卻未能達到預期效果。
1998年金融風暴席捲而來,房地產市場急劇動蕩,她的大房子瞬間淪為負資產,再加個人感情的原因,她離開了亞視。將來何處何從,毫無頭緒。
生活還要繼續,每個月高額的房貸要償還,她只能放下曾經的光環,配音、司儀,主持人等各種工作。每天,她都像上了發條的機器,天不亮就出門,奔波在各個工作場地之間。
那些日子,她被巨大的經濟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來,身心俱疲,獨自一人時總默默流淚,心酸為何命運對自己如此不公。
多少個心力交瘁的日夜過去,她才慢慢醒悟,房子帶來的安全感不過是虛幻的,真正的安全感只能來源自己的內心。最終,她賣掉了房子,再度回歸TVB。
2004年,38歲的鄧萃雯因《金枝欲孽》迎來了轉機。她將角色鈕祜祿·如玥的謀略、情感掙扎演繹得絲絲入扣。該劇成宮鬥劇開山之作,播出后迅速成為收視冠軍,豆瓣評分達9.0。
她也憑此角獲得第24屆TVB萬千星輝頒獎典禮最佳女主角獎,重回事業巔峰。
2008年,她在《牌坊下的女人》里飾演佟家二奶奶何其貞,把人物在封建禮教下的掙扎反抗詮釋得十分到位,該劇在廣州綜合頻道播出后收視率穩居榜首。
此後,她佳作頻出。
2010年,在《巾幗梟雄》中,她把善用計謀的四奶奶演繹得惟妙惟肖,將精明能幹與重情重義展現得淋漓盡致;在《巾幗梟雄之義海豪情》里,又成功塑造了獨立霸氣、自強自立的九姑娘。
憑藉這兩部作品,鄧萃雯連續兩年斬獲TVB視后桂冠,成為TVB第一位連莊視後。
這一年,鄧萃雯43歲,迎來了事業的第三次高峰。
在拍攝《金枝欲孽2》時,鄧萃雯是唯一從第一部延續下來的演員。
但因為長期過勞工作,她的精神高度緊張,使她患上了自律神經失調症。察覺到身體問題后,鄧萃雯開始調整心態,嘗試自我排解。拍完這部戲後,她主動減少台前演出,留出更多時間休息調養。
鄧萃雯演藝之路滿是波折,初入TVB嶄露頭角,赴美歸來重新打拚,又因種種陷入事業低谷,好在憑藉實力重回巔峰。她的情感之路同樣坎坷,幾段感情都歷經波折。
1985年,18歲的鄧萃雯在拍攝首部作品《薛仁貴東征》時,與劇中男主角萬梓良因戲生情。彼時的萬梓良比鄧萃雯年長8歲,成熟穩重且才華橫溢,在演藝圈小有名氣。
戀愛過程中,萬梓良對鄧萃雯關懷備至,給予了鄧萃雯無盡寵愛。
鄧萃雯第一次感受到如此濃烈的愛意與呵護,內心對萬梓良充滿了崇拜。在萬梓良面前,她可以盡情釋放自己的小任性,享受被包容的感覺。
然而,鄧萃雯原生家庭中缺愛的經歷,讓她內心深處始終存在著一個難以填滿的空洞。
即便萬梓良給了她無盡的寵愛,也無法真正驅散她內心的不安和對愛的渴望。
他們也會像普通情侶一樣吵架,有一次在大街上爭吵時,萬梓良甚至當眾下跪認錯,只為哄她開心。
但時間長了,這份難以填補的情感缺失,如同一個巨大的鴻溝,給兩人的感情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兩年半後,他們分道揚鑣。
分手後的鄧萃雯,仿佛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內心痛苦而迷茫,她將全部精力投入到事業中,在工作里尋找情感的寄託。
1996年,她在《我和春天有個約會》中飾演姚小蝶,與江華飾演的沈家豪在戲裡演繹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
而在戲外,兩人也同樣墜入愛河。當時,江華對年輕貌美的鄧萃雯心生愛慕,時常向她抱怨自己與妻子之間早已沒有感情,婚姻只是名存實亡。
單純的鄧萃雯輕易相信了江華的話,在缺愛環境中長大的她,只要有人給予她一點愛,她就如同抓住救命稻草一般緊緊不放。
她沉浸在愛情的甜蜜中,無法自拔,卻沒意識到自己正陷入一場不道德的感情糾葛。
當他們的戀情被狗仔隊曝光後,江華的態度發生了180度大轉變。他跑到妻子面前跪地求饒,隨後還聯合妻子在節目中指責鄧萃雯,稱是鄧萃雯主動勾引他,將所有責任都推卸給了鄧萃雯。
這場風波迅速發酵,鄧萃雯的形象嚴重受損,演藝事業也遭遇了滑鐵盧,這就是她當年離開亞視的原因。
後來,在多次採訪中,鄧萃雯都坦誠地表示這是她這輩子最大的錯誤。她深刻反思,自己當時只是一味地想要愛情,尋求安全感。被甜言蜜語沖昏了頭腦,以為自己是在拯救對方,卻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破壞了別人的家庭。
經歷了這些感情挫折后,鄧萃雯也逐漸成長。
後來她遇到了鄭敬基,對方比她大3歲,在這段感情裡,鄧萃雯在生活上給予鄭敬基無微不至的照顧。然而,鄭敬基最終選擇去加拿大發展,兩人無疾而終。
在歷經了一段段感情波折後,鄧萃雯逐漸領悟到,把幸福全然寄託在他人給予的愛之上,終究是一場無法填滿內心空洞的徒勞。唯有學會自愛,將自己重新養育一遍,才能抵達內心真正的安寧。
一次與姥姥的深談,成了她人生觀念轉變的重要契機。姥姥語重心長地告訴她,你的父母生你的時候,他們也還是個孩子,根本不懂得怎麼去愛。孩子,希望你能放下過去,學會去愛。
這番話,如同一束光照進她心底最黑暗的角落。鄧萃雯瞬間豁然開朗,長久以來積壓在心底的怨恨,在那一刻悄然消散。她明白,放下怨恨,其實是對自己最大的寬容。
從那以後,鄧萃雯開始悉心呵護自己的身體,鑽研養生之道,從日常飲食到作息規律,每一處細節都用心對待。
後來她更是毫不猶豫地將母親接到身邊共同生活。
看到鄧萃雯事業有成,母親欣慰落淚,同時也滿心愧疚,往後要加倍對女兒好,來填補曾經的遺憾。
2019年,鄧萃雯選擇定居北京,她喜歡北京四季更迭分明。
這些年,鄧萃雯逐漸從螢幕前的高頻活躍中抽身,將更多時間投入到自己生活里。閑暇之餘,她分享旅行和美食。
在演藝事業上,鄧萃雯擁有了更多自主選擇權,不再被工作裹挾。她只在遇到真正心儀、能激發自身創作熱情的劇本時,才會欣然回歸片場。
現年59歲的鄧萃雯,愛情觀越發成熟,她認為最好的愛情不是相互索取,而是錦上添花。
鄧萃雯的人生宛如一部跌宕起伏的傳奇。原生家庭的缺愛,沒有讓她自怨自艾,而是促使她在演藝事業裡奮起找尋自身價值。
在演藝生涯里,她經歷事業大起大落,感情屢遭挫折。處在最低谷時,她也曾沉寂過,但沒有消沉,而是直面這些磨難,承認並接納它們,最終這些曾經的苦難,都化作滋養她成長的養分。
正如尼采所言:“那些殺不死你的,終將使你變得更強大。”鄧萃雯的人生便是這句話的生動解釋,生活再難,懷揣堅定信念勇往直前,總會迎來柳暗花明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