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短劇:新文娛賽道的破局者還是泡沫製造者?
更新于:2025-04-14 11:04:40

近期,AI短劇在短視頻平臺上掀起了一股熱潮,吸引了眾多創作者的關注與參與。抖音、快手等平臺上,個體創作者紛紛利用AI技術對經典故事進行再創作,如《白蛇傳》《鬼吹燈》等,這些志怪故事在AI的“不自然”演繹下,自帶恐怖氛圍,給觀眾帶來了全新的觀影體驗。更令人驚訝的是,一些獵奇故事,如男鲛人被女人擄走軟禁、被迫生子落淚產珍珠的情節,也在評論區引發了廣泛討論,觀眾對這些新奇的故事情節表示震撼。

在抖音平臺上,創作者們利用AI技術重新詮釋了《白蛇傳》等經典故事,這些作品不僅展示了AI技術的潛力,也為平臺帶來了新的內容生態。為了鼓勵更多創作者參與AI短劇的創作,抖音與即夢聯合推出了“AIGC短劇聯合招募計劃”,該計劃一經推出,便吸引了大量創作者的關注和參與,微信群迅速加滿,評論區也充滿了組隊合作的熱情。

AI短劇的興起,得益於過去幾個月在商業端展現出的質變可能性。抖音平臺上的AI短劇《興安嶺詭事》和《35歲社畜計劃》不僅獲得了觀眾的喜愛,還開通了單集付費功能,為創作者帶來了可觀的收益。與此同時,紅果短劇也推出了首部工業級AI動畫短劇《玄幻:從拉二胡開始》,進一步豐富了AI短劇的類型和表現形式。

然而,作為文娛產品中的新物種,AI短劇的不確定性仍然存在。技術源頭的分野、尚未統一且未實現普及的工作流程,以及從業者對其商業前景的不同想像,都是制約AI短劇發展的因素。儘管如此,仍有大量從業者因為看好AI短劇在題材突破、生產提效和規模化爆發等方面的潛力,選擇入局。

回顧去年7月,兩部AI短劇《三星堆:未來啟示錄》和《山海奇鏡之劈波斬浪》的推出,標誌著AI短劇在技術探索上的重要一步。這兩部作品分別依託抖音和快手平臺的大模型技術,展現了AI在內容創作上的無限可能。此後,更多AI短劇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題材也逐漸豐富,涵蓋了科幻、玄幻、奇幻和動畫等多個領域。

在AI短劇的生產過程中,成本和效率優勢成為其吸引創作者的重要因素。傳統番劇的製作費用高昂,且製作週期長,而AI短劇則能夠大幅降低製作成本和時間。以聚力維度自主研發的全流程3DAI影視製作平臺為例,該平台能夠將製作費用降低到傳統方式的百分之一,且僅需7人團隊一個月即可完成一部工業級動畫劇集的製作。

儘管AI短劇在製作上具有諸多優勢,但在內容創作上仍需大量嘗試和摸索。由於技術進程的限制,人物在多場景中的一致性仍是AI短劇面臨的技術難題。工作流程的普及也是規模化生產的前提。目前,許多創作者仍在摸索適合AI短劇的工作流程,而專業創作者的稀缺也制約了AI短劇的發展。

儘管如此,仍有許多創作者對AI短劇持樂觀態度。他們相信,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工作流程的普及,AI短劇將在未來迎來爆髮式增長。同時,AI短劇也為個體創作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讓他們能夠更接近影視內容創作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