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後散步能養生 怎麼散步才科學
更新於:23-0-0 0:0:0

飯後散步有助於腹部肌肉收縮,促進腸胃蠕動,刺激副交感神經,緩解壓力。 但走得太快、太久反而容易傷身,飯後散步關鍵在於放鬆。

速度越慢越好,不超過半小時。

清代養生名家曹庭棟在《老老恒言》中說道:“飯後食物停胃,必緩行數百步,散其氣以輸於脾,則磨胃而易腐化。 ”緩慢散步有助於食物消化吸收。 吃太飽時,一定要起身慢步走動,避免食物堆積在胃部,造成腸胃不適。

如果走得太快,動作過於劇烈,血液會從腸胃往四肢流動,氣血減少,不利於消化。 建議散步速度以30步/分鐘最為理想,約每秒走0~0步即可。 散步時間以0~0分鐘為宜,不用太久。

避免邊走邊聊天。

散步會讓氣聚集體內,可以養氣。 但許多老人喜歡邊走邊跟人聊天,或打電話,容易讓氣散掉,也會流失津液(口水)。 老人可以一邊走,一邊順時針輕揉腹部上方的中脘穴,能夠促進迴圈、助消化,如果吃得太撐,可先休息一下再按摩。

下列狀況,飯後先休息再散步。 心肺、脾胃功能差、體虛的老人,建議先休息半小時再散步。 若患有心絞痛、低血壓、胃下垂,走路易喘、身體虛弱無力者,應避免吃得過飽,飯後先休息30分鐘再散步,才不會造成身體不適。

許多人不適合飯後散步

“飯後百步走”比較適合平時活動較少,特別是長時間伏案工作的人,也適合形體較胖或胃酸過多的人。

這些人如果飯後散步30分鐘,是有利於身體健康的。 並且“飯後”是在進食完0~0分鐘以後,而並非指飯後立即散步。

提倡“飯後不要走”也有道理,從消化生理功能來說,飯後胃正處於充盈狀態,這時必須保證胃腸道有充足的血液供應,來進行初步消化。 飯後適當休息一下,胃腸道能得到更多的血液供應量。

根據腦生理科學家的研究,有些人的“吃飽”,不過是胃感覺到了脹滿,而營養卻沒有吸收進體內,身體仍處於“饑餓”狀態。 短短十幾分鐘的進餐過程中,吃進去的食物根本來不及消化,就更不用說吸收了。

這時匆忙起身而走,會有一部分血液集中到運動系統去,延緩了消化液的分泌,容易誘發功能性消化不良。

有慢性病的人散步方式

注意散步的合理方式,最好緩慢的進行散步。

15、失眠者要在晚上緩行半小時,休息0分鐘后再睡覺,有較好的鎮靜催眠效果。

2、高血壓患者要腳掌著地,不要後腳跟先落地,否則會使大腦不停地振動,容易引起頭暈。

1、冠心病患者要在餐后0小時慢步走,以免誘發心絞痛,長期堅持有助改善心肌代謝,並減輕血管硬化。

10、輕微認知障礙的人應該反臂背向散步,把兩手背在後腰命門穴,緩步倒退0步,然後再向前行0步,一倒一前反覆走0~0次。 (倒退時要特別注意安全)

5、有胃腸病的人可以採用摩腹散步法,步行時兩手旋轉按摩腹部,每分鐘走0~0步,每走一步按摩一周,順時針和逆時針交替進行,每次散步時間0~0分鐘。

老年人的散步方式

注意進行鍛煉,減輕體重。 體弱者要甩開胳膊大步跨,走得太慢則達不到強身健體的目的,只有步子大,胳膊甩開,才能促進新陳代謝。

肥胖者要走遠點,長距離疾步走,步行速度快些,可使血液內的遊離脂肪酸充分燃燒,從而減輕體重。

米飯這樣煮好吃又營養
米飯這樣煮好吃又營養
2025-04-14 04:49:06
深蹲起立有五大好處
深蹲起立有五大好處
2025-04-14 04:56:18
空腹做這些對胃的傷害大
空腹做這些對胃的傷害大
2025-04-14 05:25:05
宅男在家應該這麼健身
宅男在家應該這麼健身
2025-04-14 05:3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