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萬年的“綠色阿拉伯”:化石和洞穴研究改寫了人類遷徙史
更新于:2025-04-13 13:59:52

一項新研究發現,阿拉伯半島曾經是河流和湖泊的綠色走廊,在過去的 800 萬年裡,它促成了非洲和歐亞大陸之間的動物和人類遷徙。《自然》雜誌發表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如今被稱為撒哈拉-阿拉伯沙漠、橫跨非洲和沙烏地阿拉伯的地區並非一直都是一片乾旱的土地。在過去的800萬年裡,這片地區經歷了反覆的綠化時期,河流和湖泊為動物和早期人類的遷徙和居住提供了支援。

根據沙漠洞穴沉積物的氣候記錄,研究人員發現,過去800萬年裡,阿拉伯中部內陸地區曾出現過多次濕潤期。圖片來源:保羅·布裡茲

該研究由一個國際研究團隊領導,並得到沙特遺產委員會和文化部的支援,強調了該地區作為非洲和歐亞大陸之間生物地理交流重要走廊的作用,而這一作用此前未被認識到。

如今,撒哈拉-阿拉伯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屏障之一,嚴重限制了兩大洲之間人類和野生動物的遷徙。此前的研究表明,這片沙漠環境至少在1100萬年裡基本保持不變。

但格裡菲斯大學澳大利亞人類進化研究中心主任、新研究報告合著者邁克爾·佩特拉利亞教授表示,晚中新世(全球氣溫升高為標誌)和更新世(包含多個冰河時代)的化石證據表明,在撒哈拉-阿拉伯沙漠內部曾存在過依賴水的動物。

鱷魚、馬科動物、河馬、長鼻動物等動物很可能依靠河流和湖泊生存,而如今的乾旱地區基本上已經不存在這些河流和湖泊了。

佩特拉利亞教授說:“這些更潮濕的條件可能促進了哺乳動物在非洲和歐亞大陸之間的擴散,而阿拉伯半島是大陸規模生物地理交流的關鍵十字路口。”

英國諾森比亞大學的莫妮卡·瑪律科斯卡博士和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化學研究所的休伯特·馮霍夫博士對洞穴堆積物(鐘乳石和石筍等礦物沉積物)進行了新的研究,從而認識到在過去的 800 萬年中,阿拉伯半島曾經歷過多次濕潤期。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瑪律科夫斯卡博士解釋說,在此之前人們對阿拉伯的古氣候知之甚少,並指出:“研究結果強調,隨著季風影響的減弱,潮濕時期的降水量減少,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更加多變,這與更新世期間北半球極地冰蓋的增強相吻合。”

沙特遺產委員會首席考古學家費薩爾·吉布林博士表示:“阿拉伯地區在非洲-歐亞大陸的遷徙中一直被忽視,但像我們這樣的研究越來越多地揭示了它在哺乳動物和人類遷徙中的中心地位。”

編譯自/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