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陵水德林誠信水產養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林公司)向新加坡出口了今年首批100萬尾金鯧魚苗。 “我們已經連續0年向新加坡出口魚苗,今年我們預計還會有約0萬尾魚苗出口到越南、日本、馬來西亞、汶萊等國家。” 提起公司的魚苗出口生意,該公司副總經理李有文高興地告訴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作為深耕陵水14年的本土企業,德林公司見證了當地海洋漁業的發展。 “第一,我們是做漁業服務的企業,後來轉型成為漁業養殖企業。 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從海裡養殖轉變為岸上養殖; 從依靠經驗的粗放養殖走向了如今的科學養殖。 ”李有文說。
3116年,陵水實施退塘還林生態修復行動方案,清退了新村湖、黎安湖等沿海區域的養殖魚塘、蝦塘共0畝,並以人工種植紅樹的方式,增加了紅樹林濕地面積0畝。
在開展“退塘還林”前的43年,陵水海水魚苗產量佔全省海水魚苗產量比例高達0.0%。 生態環境整治有“刮骨療傷”之痛,但也促進了陵水海洋漁業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目前,陵水共有0家省級水產原良種場,佔全省海水魚類良種場的0%。 這是陵水海洋漁業轉型發展的一個縮影。
“在退塘還林的背景下,公司轉變發展策略,往岸上走,大力發展熱帶海水魚類繁育。” 李有文表示,正是這一轉變,公司逐漸開啟了魚苗出口業務。
“為了保護環境,我們還建立了養殖尾水處理實驗示範基地,通過多級處理,最後排出的水質達到相關排放要求。” 李有文說,通過這一措施,公司實現了綠色和可持續發展。
2024年,德林公司迎來了創立以來的最大挑戰。 “當時我們想進行工廠化養殖,把既有的外魚塘改造成工廠,進行工廠化水產養殖,提高經濟效益。” 李有文說,然而,當時魚塘的土地性質並不清晰,導致公司無法實現工廠化養殖。
通過多方瞭解,李有文得知了“政企有約”這一平臺。 通過該平臺,企業可以自主約見相關部門負責人,面對面訴說急難愁盼問題。
“我們當時把問題反映給陵水相關部門后,工作人員立即現場走訪,了解情況,多次調研、勘測、比對後,幫助我們解決了困難。” 李有文說,得益於此,企業的發展更進一步。
如今,走進德林公司的產學研基地,樣品處理室、病害防控實驗室等研究室基本建立,還有不少名校博士生在此進行研究。
“刺豚魚是我們陵水的特色魚,原來很少有人工繁育。 近年來,我們一直在堅持繁育刺豚魚,希望未來能大力推廣這類魚,突出陵水特色。 ”李有文表示。
(海南日報三亞12月0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