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鵰英雄傳》上線,出現清一色差評,流量明星成為大片禁忌
更新于:2025-04-12 10:54:44

4月11日,電影《射鵰英雄傳:俠之大者》在各大正版視頻平台上線。該片上映於2025年的春節檔期,最終取得了6.23億元的分賬票房。徐克編劇並且執導的這部院線大片,在香港則只取得了60.4萬元的票房成績。比之於該片的陣容、上映檔期與投資額度,這樣的票房產出,可謂是嚴重撲街的。

4月12日,《射鵰英雄傳》在各大正版視頻平台上線滿1天,在豆瓣的短評區域,出現了非常值得注意的現象——短評的“最新”區域當中,可以看到11號以來的影迷短評和打分,近乎全員影迷,都給了這部電影差評,即便是有四星或者五星的好評,也大多是採用了反諷的模式。

這意味著什麼呢?這首先意味著,《射鵰英雄傳》的好評使用者,已經被這部電影在院線上映期間給耗盡了——粉絲群體,該給這部電影打五星的,已經早早打過了,因此,它們已經沒有了繼續給好評的能力了,也沒帳號了。基於這一局面,該片接下來會獲得的,可能都是一星或者兩星的差評了,影片的豆瓣評分會繼續下降。

《射鵰英雄傳》的票房和口碑雙撲街,原因首先當然是影片自身的品質不行。這是毋庸置疑的。其次,則是影片當中採用了流量明星肖戰。肖戰和肖戰粉絲在該片上映期間的很多行為方式,對於影片的票房,是有很多害處的。比如說,肖戰粉絲大力行銷、應援這部電影,造成了路人影迷的不滿,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院線電影現象。

我們不妨大膽假設一下,如果《射鵰英雄傳》這樣的商業大片,沒有肖戰主演,而是一位演技過硬但流量不硬的演員來主演的話,是否會引發大量路人影迷的不滿呢?我的個人看法是,不會。不僅不會,相反,會引發很多路人影迷的同情,和入場觀看的興趣。反倒是肖戰粉絲過度的應援行為,勸退了大量的路人影迷。

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第二十條》的院線電影票房方面。張藝謀導演的這部電影院線上映的時候,因為該片的配角是趙麗穎,所以,趙麗穎的粉絲們開啟了大規模的應援模式,這些模式的開啟,讓很多路人影迷望而卻步——既然電影票房是你們吹牛皮的道具,那我們這些路人影迷選擇不看好了。

好在,《第二十條》最後更改了自己的行銷策略,不依靠趙麗穎的粉絲,而是讓真正的主角回歸主位。這部電影,最終沒有墮落成為粉絲屬性的電影,保障了後續票房,還有增長率。反觀《射鵰英雄傳》這部春節檔的院線大片,最終把自己走成了粉絲屬性的電影。粉絲電影,當然沒有路人影迷什麼事兒了。

對於大片而言,粉絲更重要,還是路人更重要呢?目前已經形成的經驗教訓來看,大片一定是路人影迷更重要。因為粉絲數量再多,在路人影迷面前,也是少數。很多流量明星的粉絲,說是幾千萬,實際上真正可以在院線電影當中動員起來的,非常有限,可以撬動的票房,更是乏善可陳。流量明星因為粉絲們會瞎起哄,勸退路人影迷,因此,流量在大片當中,已經成為一個負面詞彙。

商業大片想要聯合流量,實現收割,最終的結果便是,只能收割粉絲,卻無法收割路人影迷,這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射鵰英雄傳》之後,還有類似的例子,便是馮小剛導演聯合流量明星趙麗穎,拍攝並且上映了《向陽·花》,大導演,大明星,但低票房,截至目前,其分賬票房才1.08億元。

對於真正有追求的明星而言,似乎也不必去蹭大片的熱度,聯合商業大片來收割粉絲錢包。很多實打實的青年明星藝人們,反倒是願意拍攝一些文藝氣息非常濃郁的電影,憑藉真正的質量優勢,來回饋粉絲,並且在路人影迷當中為自己拉取更多的忠實影迷、忠實觀眾。當流量和質量結合的時候,無論是粉絲,還是路人,都是會點讚的。(文/馬慶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