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短劇頭部女演員徐藝真所言:“短劇不是速食,而是另一種敘事語言”,只有打破流量壟斷,建立以內容品質為核心的評價體系,才能讓演員的價值回歸藝術本質。
而那些能在流量泡沫中堅守演技、在類型紅海中開拓創新的演員,便終將會在行業洗牌中實現真正的“升咖”。
編輯|小白
排版 | 板牙
近日,在綜藝《無限超越班 3》中,當被導師向華強等問及片酬時,演員柯淳自曝片酬按天計算,每天大約兩萬元。而後他又補充解釋,雖然自己報價兩萬,但還沒接到過日薪兩萬的專案。
他還透露,拍短劇並不輕鬆,可能六天要拍 100 集。
可見,當前短劇演員薪酬的議價空間較大,主觀因素摻雜較多,尤其對於新人來說,薪資變動存在諸多不確定性。而在看似光鮮亮麗的高片酬的背後,也暗藏著高負荷的工作壓力。
據媒體報導,此前,柯淳憑藉《好一個乖乖女》爆火,該劇自上線以來總觀看量超過 20 億,微博話題閱讀量達 1.8 億,柯淳一周漲粉也超過 150 萬,被稱為短劇賽道的頂流男演員之一。
頂流的薪資待遇尚且如此,由此及彼,金字塔尖往下的短劇演員同行們的生存現狀可想而知。
事實上,在短劇產業興起的早期,整體市場規模不足 50 億元,演員來源以橫店群演、網紅主播為主。據《2020 中國網路視聽發展研究報告》披露,彼時,短劇行業的頭部演員日薪普遍在 800 — 1500 元,普通演員則僅為 300 — 500 元。就柯淳來說,他 2019 年參演首部短劇時,單日片酬不足 800 元。在這一階段,行業依賴投流,內容以土味爽劇為主,演員議價權極低。
短短三年後,據艾媒諮詢《2023 — 2024 年中國微短劇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23 年中國網路微短劇市場規模為 373.9 億元。隨著資本加速入場佈局,彼時頭部短劇演員日薪漲至 5000 — 10000 元,部分頭部演員已享有“流量分成”條款,短劇演員開始出現頭部與腰部的分化。
而到了 2024 年,短劇行業趨於成熟,以紅果短劇為代表的免費模式開始全面推廣。據 DataEye 研究院發佈的《2024 年微短劇行業白皮書》顯示,2024 年微短劇市場規模已達 504 億元。此時,頭部演員日薪突破兩萬元,柯淳在主演《好一個乖乖女》后報價不僅漲至兩萬一天,其粉絲購買力也成為議價的核心所在,可以看出,演員的商業價值與短劇的數據表現開始強綁定。
但總體來看,短劇演員的薪酬待遇仍然偏低,畢竟像柯淳一樣的頂流也只是少數,淹沒在榮光之下的,還有很多為生存掙扎的腰部或尾部演員。短劇行業的“二八定律”其實比傳統影視更殘酷:不足百人的頭部演員壟斷 90% 的 S 級項目的預算,而橫店 80% 的短劇演員月收入低於 5000 元。
這種分化源於平臺演算法主導的流量分配機制——爆款劇的完播率、付費率等數據直接決定演員身價,而 99% 的短劇根本無法回本。演員被迫捲入數據博弈,他們為了追求爆款頻繁軋戲,單日工作 18 小時成為常態,卻可能因一部劇失利導致片酬腰斬。
況且,演員行業一般以項目製為主,單個項目之間的空隔期根本無法預料,可謂是“吃了上頓沒下頓”。相對應的,進入劇組之後,也無法享受五險一金等社保福利待遇。
另外,影視頭部演員也開始逐漸進入短劇行業。前段時間,75 歲的女演員劉曉慶首次參演短劇《萌寶助攻:五十歲婚寵》就引發了不小熱議。
短劇《萌寶助攻:五十歲婚寵》製片人劉奕均在某採訪中表示,短劇行業編劇成本比較高,很多平臺會給編劇一個保底,再加上一定數額的分紅,有的編劇最終可以分到 100 萬— 200 萬。
差距之大,可見一斑。在推動微短劇精品化的當下,改變薪酬評價體系,提高演員的收入,確實是個值得討論的議題。
相對應的,要想促進微短劇行業健康發展,也必須要推動微短劇演員升咖。那麼,微短劇演員們該如何升咖?
在一開始的“選本”環節,演員們可以嘗試突破霸總題材,多多接觸正劇、歷史、現實相關的題材。女演員滕澤文在《我在八零年代當後媽》中突破甜寵的窠臼,飾演一個穿越回到 20 世紀八零年代的女大學生司念,一邊與離異帶兩娃的周越深談婚論嫁,一邊與極品親戚們鬥智鬥勇,最終還把自己的滷味生意做大做強。憑藉新穎的題材和出色的演技,滕澤文最終得以出演《玉茗茶骨》等 S 級專案,進一步強化其在短劇領域的佈局。
參加熱門綜藝節目,也能提高曝光度。柯淳就在《無限超越班 3》中得到了著名演員吳鎮宇給出的高度評價:“挺好看的”。有了前輩的好評護身,柯淳也能夠在後續接戲過程中獲得更大的自由度。在《開播!短劇季》中,徐藝真得到了“寧靜付過費的演員”的 title,有了如此權威的行業背書,徐藝真的行業地位也自然會抬高。
行業評選也是一條可行路徑。如憑藉《進擊的皇后》出圈的男演員丞磊,原本學的是環境設計專業,一次偶然幫朋友做群演的機會被導演一眼相中,開始轉行出演短劇。第三屆新時代國際電視節上,他憑《虛顏》入圍斑彩螺獎最佳網路短劇獎,成功收穫了一大批忠實粉絲,進一步打響了知名度;代表作有《桑總別虐了,夫人她要嫁人了》等的男演員申浩男憑藉在短劇中的出色表現,榮獲第六屆海南國際電影節微短劇全球峰會 DataEye 短劇熱力榜年度最佳男主角,這一榮譽也無疑是對他演技和努力的最好肯定。此外,如中國網路視聽大會、微聚東方 · 2025 微短劇品質盛典等都是不錯的曝光平臺。
話說回來,當下短劇演員的片酬困境,本質上是互聯網流量邏輯與內容創作價值觀的衝突。
當平台演算法將內容簡化為“完播率”“付費率”等冰冷數據,當資本將演員視為流量轉化的工具,短劇行業便陷入了“用數據製造垃圾,用垃圾換取流量”的惡性循環。
正如短劇頭部女演員徐藝真所言:“短劇不是速食,而是另一種敘事語言”,只有打破流量壟斷,建立以內容品質為核心的評價體系,才能讓演員的價值回歸藝術本質。
而那些能在流量泡沫中堅守演技、在類型紅海中開拓創新的演員,便終將會在行業洗牌中實現真正的“升咖”。
出品人 | 總編輯 : 譚飛
執行主編 : 羅馨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