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春天,並沒有給影視圈帶來暖意。反而,隨著一季度長劇開機數的銳減,整個行業彷彿進入了真正的“影視寒冬”。這次,不僅僅是行業內的人感受到了寒風刺骨,就連觀眾也察覺到了娛樂內容的變化。這背後的原因複雜多樣,從經濟大環境到消費者行為模式的轉變,每一個環節都在影響著這個行業的未來走向。
據陸媒《搜狐娛樂》旗下“狐廠娛樂觀察”報導,大陸的長劇現在面臨“震蕩期”,統計公司“德塔文”的數據顯示,2025年截至3月17日,有25部新劇預定開拍,但比去年減少了11部。擔任製片人的蘇珊透露,大陸的四大串流平臺長劇開拍作品數都在減少,任職於某影視公司的工作人員爆料,過去戲劇製作公司簽約即可多部戲劇賣出,但今年卻發生力推的專案遭到平臺“批量退貨”。
大陸觀眾倚賴串流平臺追劇,如今串流平臺的製作態度也出現緊縮。網傳“優酷”推出新政策,未來的網劇都將壓縮在12集長度,一度衝上微博熱搜。另外“愛奇藝”首席執行官龔宇宣佈,因應觀眾需求,未來投入製作微短劇,持續製作精品頂級戲劇,減短劇集集數和時長。
大陸觀眾追劇開始流行“雲包場”,指的是平臺會員資格免費送給一般觀眾,但觀眾收看該劇時,必須達到“指定時間長度”,可以助長該劇在平臺的收視熱度。根據網友的教學文,平臺面臨影視寒冬,版權劇如果拉新會員的數位不達標,平臺就不會支付製作方尾款。
“影視寒冬”的說法近年不斷在網路流傳。最大影響是新劇開拍數位驟減,進組拍戲的明星也變少。有娛樂博主發現,憑《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爆紅的男星胡一天,自2023年8月《惜花芷》殺青,已經超過1年沒有進劇組拍戲。許多戲劇學院的畢業生入行,卻面臨人多戲少,沒有工作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