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日報
進入4月份,商業銀行消費貸利率普遍上調至“3字頭”,引發市場廣泛關注。
近年來,在促消費、擴內需的政策背景下,商業銀行競相發力消費貸業務,紛紛通過降利率、提額度、延期限等舉措搶佔市場份額。這種形勢下,消費貸市場“價格戰”日趨白熱化,以至於消費貸利率曾一度跌入“2字頭”。這種“以價換量”的舉措雖一定程度上激發了消費活力,卻也暗藏風險,引發業界普遍擔憂。
在這一背景下,商業銀行上調消費貸利率,給過熱的市場降溫,不失為明智之舉。而事實上,消費貸利率上調至“3字頭”,是商業銀行綜合利潤壓力、市場風險、行業競爭、監管導向等多重因素做出的決定,也有利於推動消費金融市場可持續發展。
首先,對於商業銀行來說,這是穩定淨息差、提升盈利空間的需要。消費貸利率重返“3字頭”,直接原因在於低利率壓縮了商業銀行的利潤空間,導致其經營業績承壓。淨息差是衡量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關鍵指標,差值越大說明銀行利潤空間越大,反之亦然。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終,商業銀行淨息差為1.52%,雖然同比降幅有所收窄,卻還是較2023年末下降了17個基點。
儘管低利率在短時間內推高了消費貸規模,卻也給商業銀行帶來了風險。一方面,在存款利率持續下調的背景下,消費貸利率一再走低,存貸利差不斷縮小;另一方面,隨著消費貸獲得門檻降低,信用違約風險有所增加。整體來看,當前形勢下,3%的利率下限是銀行綜合考慮資金成本、風險成本與市場定價后的合理平衡點。
其次,對於銀行業來說,這是規範競爭秩序、推動行業健康發展的需要。金融監管部門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加大個人消費貸款投放力度,合理設置消費貸款額度、期限、利率,優化資源配置。商業銀行上調消費貸利率,順應了監管導向,緩解了淨息差壓力,提升了風險抵禦能力,遏制了無序的“價格戰”,使行業競爭回歸理性。同時,這也倒逼銀行從“拼利率”轉向“拼服務”,促使其推出差異化產品和個人化服務,滿足客戶多樣化消費需求,加快零售業務由粗放式向精細化運營轉型,促進行業穩健發展。
最後,對於金融市場來說,這也是維護金融穩定、防範市場風險的需要。此前,由於“價格戰”下消費貸資金成本低,一部分資金違規流入樓市、股市,埋下風險隱患。商業銀行消費貸利率上調至“3字頭”,增加了借款人資金成本,減少了套利空間,有助於防範資金挪用風險,維護金融市場穩定。另外,消費貸利率的上調也提高了商業銀行的抗風險能力,為其預留了更多風險緩釋空間。
從根本上來說,消費貸利率回到“3字頭”是金融資源配置的再優化,通過調節利率工具來適配市場有效需求,擠出違規套利資金,引導資金更精準、更高效地流入消費領域。消費貸利率的起起伏伏,也值得商業銀行思考:如何利用利率工具平衡好穩增長與防風險、短期利益與長期持續發展的關係。同時,這也提醒消費者要理性消費。
總體來看,商業銀行消費貸利率上調至“3字頭”,推動市場回歸理性,有利於促進商業銀行持續健康發展,防範市場風險,維護金融秩序,提升金融服務質效。(來源: 證券日報)
*******************************************************
【台海網報料管道】
郵箱:taihainet@163.com
報料、登報、維權、內容合作專線
【來源:台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