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劇解讀《以美之名》:女性題材不是一種局限
更新于:2025-04-11 02:15:25

《以美之名》作為國內首部聚焦整形修復與醫療美容的劇集,題材的選擇在一開始就賺足眼球,有著足夠的話題度。當這樣一部劇集出現在大眾視野時,它所帶來的不僅僅是對新興行業的呈現,更是對女性成長、自我認知以及美的一次多元解讀。《以美之名》的兩位編劇江霞、秦夢茜向我們揭開了這部劇背後的創作故事。

《以美之名》海報

談及創作初衷,編劇江霞透露,這一想法最初源於製片人張穎。在項目誕生之初,當時醫美行業已悄然在人們日常生活中佔據了重要地位,其影響力與日俱增。“我們都感覺這個行業很新,又跟大家的生活息息相關,裡面藏著很多有意思的故事,涉及很多大眾關心的話題,所以很快就決定加入創作。”江霞說道。醫美行業不僅關乎外在的美麗塑造,更與人們的心理、社會觀念等方面緊密相連,這些豐富的元素為劇集提供了充足的創作土壤。

為了能夠真實、全面地展現醫美行業,兩位編劇在前期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在列大綱、構思故事之前,穎姐帶著我們採訪了很多公立和民營的醫生,還深入了解了他們印象深刻的案例。我們甚至從求美者面診開始,一路跟到手術室,積累了大量深刻的印象和素材。”江霞回憶道。

確立故事框架后,塑造鮮活的人物形象成為了最大的挑戰。幸運的是,在採訪過程中,那些女醫生們給編劇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她們提供了豐富的人物原型。

《以美之名》中雙女主的設置為劇集增添了不少看點。秦夢茜表示,最初是受到一些國外雙女主題材劇集的啟發。“當時發現兩個女人之間關係的戲可以非常精彩,但這類題材的作品還比較少,我們覺得這是一個很有潛力的方向,就決定創作兩個女醫生的故事。”

《以美之名》劇照

在創作過程中,喬楊和周靜雯的人設不斷豐富和完善,她們之間的關係充滿了張力,網友將她們定義為“宿敵”,這也恰好符合編劇們的設想。

“她們帶著競爭關係,又有著隱秘的共有的痛苦記憶,這種共生關係讓她們的故事更加複雜、深沉。”秦夢茜分析道,“她們就像一體雙生的兩面,是世界上另一個彼此。在不見面的日子里,她們會好奇對方的生活,這種微妙的感情是我們故事寫作的重心。”

演員姚晨和賈靜雯的加盟為《以美之名》增色不少。秦夢茜還透露,邀請賈靜雯出演周靜雯的提議正是姚晨提出的。當時姚晨看了《我們與惡的距離》,被賈靜雯的精彩表現所打動,便向編劇團隊推薦了她。

很多觀眾認為《以美之名》是真正的“女本位”劇集,對於這一評價,兩位編劇有著自己的理解。秦夢茜表示,她們在創作時並沒有刻意去寫女本位,只是因為故事圍繞兩個女性主角展開,自然而然地採用了女性視角。“女性題材不是一種局限,女性可以做任何類型題材的主角,國外很多優秀作品已經證明瞭這一點。我們寫這部劇時,就是想展現女性的故事和她們的成長,讓觀眾看到女性的力量。”

江霞則認為,可能是因為在創作過程中,她們沒有將女性角色的價值依附於男性身上,這或許是讓觀眾感受到女本位的關鍵因素。“我們更關注女性自身的追求、夢想和內心世界,希望通過這部劇讓大家看到女性的獨立和自信。”

編劇江霞

編劇秦夢茜

【對話】

談雙女主:她們就是世界上另一個彼此

澎湃新聞:《以美之名》跟常規的醫療劇的共性和特點分別是什麼?

江霞:我們在寫這些故事的時候,確實參考了很多醫療劇,當時感覺到很大的困難,是在於其他的醫療劇案例好多都能輕易地抵達生死話題,有強情節,扣人心弦。“醫美”領域一般沒有特別大的生死話題。但當我們更深地瞭解到這個行業時,會瞭解到一些觸目驚心的高難度案例,其實“醫美”行業也有救死扶傷的屬性。當然,它和傳統的醫療不一樣,“醫美”行業里,更多、更精彩的故事是醫生跟患者之間,或者說是這些人物之間的關係。

澎湃新聞:喬楊和周靜雯,雙女主的設置是非常有意思的,對兩個人物的靈感是怎麼來的?會借鑒一些真實生活中很有意思的女醫生嗎?

秦夢茜:最初想寫雙女主時,市面上雙女主題材的劇還不是特別多。那個時候可能有美劇《宿敵》《早間新聞》,以及我看了之後非常喜歡的《殺死伊芙》。當時就覺得兩個女人之間關係的戲,是可以非常精彩的,但是寫作的人很少。我覺得這可能是一個我們空間更大的發展方向,所以去往這個方向開發:做兩個女醫生的故事。

可能最開始她們兩個跟現在的人設稍微有一點不同,後來在采風過程中慢慢更加豐富了。喬楊這個人物,最初我們寫作的時候,腦海中參考的形象確實就是姚晨老師,一開始那個形象就是衝著她去的,所以可能現在大家覺得喬楊有一些性格,或者有一些人物形象,跟她本人是非常貼合的。其他的,像醫生面對求美者,她們的狀態,包括她們日常中的說話風格,很多也有借鑒現實當中我們採訪過的醫生,比如八大處、協和的一些專家、女醫生。

姚晨 飾 喬楊

賈靜雯 飾 周靜雯

澎湃新聞:這兩個人物之間也很有人物張力,聊聊如何看待這組人物關係?

秦夢茜:我刷到一個網友的“嗑”法,她們定義的是宿敵。我們心中想像的也是如此。因為恨總是比愛更長久,兩個人帶著一種競爭的關係,甚至帶著一點隱秘的共有的痛苦記憶,達成了一種共生的關係,這個關係就變得更複雜、更深沉。如果沒有發生喬慧那件事情,她們會是非常合拍的搭檔,但她們靈魂深處能羈絆更深的感覺就會稍微欠缺一點。

我們寫的時候,有一個強烈的感受,她們是一體雙生的兩面,她們就是世界上另一個彼此。所以她們的關係就比往常來講那些閨蜜或者說伴侶關係,是要更隱秘,更深刻的。在彼此不見的這麼多年裡,她們時不時一定會想到:那個人此刻在幹什麼?我不想見她,但我又好奇著她的生活。這種微妙的感情是很有意思的,也是我們故事寫作的一個重心。

澎湃新聞:這二位演員有沒有給你們新的靈感或者是建議,或是加入到創作之中?

江霞:最後定下這兩位演員時,我們真的覺得是天選喬楊和天選周靜雯。姚晨老師是我們心裡想著她寫這個角色,然後賈靜雯老師,你看,那個角色叫周靜雯,還有人覺得我們可能是專門為賈靜雯老師寫的這個角色,其實不是,我們一開始劇本裡就叫這個名字。後來確定是賈靜雯老師來以後,我們真的覺得很有緣分。

她們兩位會和我們討論人物,她們對我們寫的人物的理解也非常深,也很準確。和我們討論這些人物的時候,她們給這些人物增加了兩位演員老師自己的閱歷和魅力,所以我們真的覺得非常“賺”。

秦夢茜:賈靜雯是姚晨親自挑選的搭檔。最早說讓賈靜雯姐演周靜雯的,就是姚晨老師。當時她正好看了《我們與惡的距離》,賈靜雯老師在裡面的表現非常精彩,所以她向我們提議,說有沒有可能邀請到賈靜雯老師來出演?最後真的就是賈靜雯老師來演周靜雯主任,確實是天選,既巧合又命定的感覺。

《以美之名》劇照

談女人戲:要勇敢表達,勇敢做自己

澎湃新聞:很多觀眾說《以美之名》是真正的“女本位”,好奇二位作為創作者是怎麼理解這個詞的?

秦夢茜:這些我也有看到,還有一點驚喜,觀眾變得好敏感,這是一個好事情。我們寫的時候沒有特別刻意地寫女本位,這是很自然的事情,我們寫的是兩個女性的主角,必然要寫她們的故事,你圍繞她們的故事去寫,必然是女性的視角,所有的故事、關係,都是要寫到她身上,寫作的方式、創作的思路,天然的就是女本位的創作思路。

我個人很喜歡看主角是女人的戲,我覺得女性可以做任何類型題材的主角,國外很多同行已經打好樣了,剛才提到過的《殺死伊芙》是政治驚悚劇,女人做主角照樣很好看;然後還有很多,《早間新聞》也好,《不眠》也好,反響也是很好的。我覺得女人做主角可以嫁接到任何的類型,你可以寫任何話題,就看你想不想這麼做了。

江霞:我覺得可能是因為,我們寫的時候沒有把她們的價值放在男性的身上,可能這個是觀眾會有女本位感覺的最明顯的一點。

《以美之名》劇照

澎湃新聞:創作《以美之名》的過程,總結了什麼經驗用到下一部戲裡?

秦夢茜:我的感受就是,寫女人的戲就是很好看,劇裡有越多的重要的女性角色,這個戲就會越不一樣,會更多姿多彩。我以後就要寫這樣的女人戲,這是我最大的感受。

江霞: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要勇敢,要敢寫。我是很顧慮別人想法的一個人,這個劇給我很大的成長,我現在變得不那麼在乎別人的想法或者是評價了,我覺得就是要勇敢地表達,勇敢地做自己。

澎湃新聞:對於一個以“美”為主要題材的故事,裡面涉及非常多“醫美”的案例,包括對美的觀點的分享,你們最想傳達給觀眾的是什麼?

秦夢茜:我們寫作的時候一直想,最後真正想表達的是什麼?可能是:追求美就是追求更自由的人生。因為真正的美,就是內心的自洽,追求你的熱愛,熱愛你的選擇,這是我們真正想傳達的一個價值觀。像我們寫作的這兩個女性,一直就是在做自己,在追求我相信、我選擇的熱愛,不管別人流言蜚語怎麼說,包括親人怎麼說,我就是在熱愛的事情上做到最好,追求我想追求的極限。

包括周靜雯也是,她身上的枷鎖是多的,但面對這些枷鎖,她一直堅持要努力去對抗,一直在尋求突破。通過她們的人物故事,最終我們想表達的,都是人該如何過這一生?如何抵達自由?

《以美之名》劇照

澎湃新聞:我可不可以理解為,這個以“醫美”為話題的故事,主題其實是:這些追尋美的女性,她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秦夢茜:是,我們寫這些案例,討論這些話題,最終要落實到具體的人上,關注到具體的痛苦和煩惱。我的人生體會是:很多煩惱、痛苦,都是因為內心不是很堅定。包括我們寫作時也有一些自我懷疑,這是很大一部分焦慮、痛苦的來源。其實只要你堅定你想要的,那就破除萬難地奔向它,這就是很自由的狀態。

澎湃新聞:就像喬楊說的,美麗對有些人來說,就是很重要。

秦夢茜:是,漂亮、美麗不只是外表,我們更多想寫的是:你要活得漂亮,過得美麗,過出我們真正想要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