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7事故重擊小米,雷軍一夜蒼老
更新于:2025-04-10 11:43:50

自從小米SU7事故發生后,如潮水般洶湧的負面輿論開始席捲全網,雷軍的狀態也引起了廣泛關注。

4月1日他發佈微博表示:“無論發生什麼,小米都不會迴避”,之後連續沉默了5天。

4月6日,也就是小米公司成立15周年的重要日子,在發佈了一條簡短的慶生博文后,再次沉默。

●圖源:微博@雷軍

直到昨天,一組關於雷軍現身北京小米總部的圖片在網上流傳開,大家才得以再次見到他的真容。

雷軍憔悴現身,SU7事故成沉重負擔

4月8日,在北京小米總部樓下,雷軍與幾位同事一起站在那裡,目送客人離開。

從照片中可以看到,雷軍雙手握拳、略顯拘謹,雖然面帶笑容歡送客人乘車離開,但卻難掩笑容里的疲憊與憔悴。

●圖源:微博@趙璞

他的身影如往常一樣挺拔自信,但整個人看上去,卻像被抽幹了精氣神;與往日神采奕奕的形象相比,如今的雷軍彷彿一下子蒼老了許多,眼神中透露著無奈與沉重。

網友們心疼地評論道:“雷總瘦了,憔悴了”“沒有之前那種快樂的感覺了”......

我想這與近期發生的小米SU7事故脫不了干系。

3月29日晚,一輛小米SU7標準版在安徽銅陵樅陽高速發生嚴重交通事故,導致3名年輕女孩葬身火海。

這起悲劇迅速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負面輿情暴擊小米汽車安全性的同時,也讓雷軍深陷其中。

此後雷軍的社交節奏被徹底打亂,曾經那個頻繁與網友互動、充滿活力的雷軍,消失了。

網友的指責、家屬的哭訴、四起的謠言......雷軍彷彿被這場事故壓得有些喘不過氣來。

●圖源:微博@雷軍

回看小米汽車的成長史,堪稱一部“速度神話”。

2021年3月,小米宣佈正式進軍電動汽車行業,雷軍更是表示,這是他人生最後一個重大創業專案,願意賭上一生的聲譽。

2024年3月28日小米SU7正式發佈,憑藉著超高的顏值和出色的性能,迅速成為爆款車型。

相關數據顯示,2024年小米交付新車共計136854台,2025年將全年交付目標提升至35萬台,而小米SU7 Ultra更是提早完成了全年銷量目標。

在手機業務方面,小米在4K- 5K價位段的市場佔有率高達24.3%,排名國內第一。

從2010年銀谷大廈裡的一碗小米粥,到2024年殺入新能源汽車Top 5,雷軍用15年締造了一個又一個跨界神話。

SU7風波後亂象叢生

小米SU7事故后,一系列與小米和雷軍相關的負面新聞接踵而至。

4月2日小米汽車又衝上熱搜,起因是網傳的一段視頻顯示,一小米車主在汽車正常行駛過程中,雙手離開方向盤,躺在駕駛座上呼呼大睡。

●圖源:介面新聞

這進一步加劇了網友對車輛智能駕駛安全的擔憂。

儘管小米客服及時回應,使用智駕功能手必須握住方向盤,否則在系統四次預警后,車輛會緩慢降速直到停車,但這一事件還是給小米汽車帶來了不小的負面影響。

緊接著一篇以雷軍之名發佈的《致所有關心小米SU7事故的用戶和公眾的一封信》,在網上傳開,信中提及了事故的善後工作等相關內容,但很快就被證實為假消息。

該謠言的發行者是一位資深車評人,他在刪除圖片時表示:“那個圖是假的,抱歉!”

雖然小米方面也對假消息進行了回應,但還是讓公眾對小米的信任度受到影響;同時也反映出網路時代,謠言傳播的速度之快和危害之大。

●圖源:微博

更糟糕的是,小米的市值也因此遭受了重創。

4月2日,受SU7事故影響,小米集團股價繼續走低,截至收盤,該股報44.55港元/股,較歷史最高價(59.45港元/股)跌去25.06%,總市值近兩天縮水超1200億港元。這無疑給小米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此外,有關小米SU7車險的謠言也被有組織地擴散傳播,比如“SU7出險率是同價位車型數倍”等等。

小米公司發言人不得不嚴正闢謠:經與合作的五大保險公司確認,從未出具過任何拒保通知,相關文件系偽造,目前SU7車型的投保服務平穩正常,小米已對該內容進行證據保全,並依法向公安機關報案。

●圖源:微博@小米公司發言人

SU7事故引發的連鎖反應遠超預期,給小米和雷軍帶來了諸多負面影響。

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它也引發了全民關於智駕的熱烈討論,消費者更加清晰地認識到智能駕駛的局限性,從而提高了安全意識。

另外,SU7事件也倒逼車企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智慧駕駛技術和宣傳尺度問題了。

15周年慶,雷軍與小米共成長

說回小米成立15周年,即使在這樣特殊的日子里,雷軍發佈的微博也就只有簡單的幾句話,沒有過多的慶祝和豪言壯語,顯得異常冷清。

不過,小米高管們轉發微博慶賀時,倒顯得熱鬧了一些。

聯合創始人、副董事長林斌、總裁盧偉冰、中國區市場部總經理兼REDMI品牌總經理王騰等一一表態。

另外,小米新媒體總監還分享了一張具有歷史性意義的照片。

但與以往的周年慶相比,這次少了很多的熱鬧和喧囂,可想而知SU7事故的負面影響力有多大。

●圖源:微博@神得強Steven

回望小米的15年,雷軍IP始終是不可或缺的增長引擎。

1998年,雷軍在金山軟體擔任CEO,帶領金山從困境中殺出並成功上市。2000年,他在金山內部發展了卓越網,雖然最終被亞馬遜收購,但為他積累了寶貴的互聯網經驗。

2010年4月6日,小米正式成立,雷軍和初創團隊成員喝了一碗小米粥,開啟了小米的傳奇之旅。

從第一款智慧手機的發佈,到互聯網行銷模式的成功,再到智慧家居生態的構建,雷軍帶領小米一步一個腳印地成長著。

2021年,小米開始進軍電動汽車行業,雷軍親自帶隊,招募大量汽車行業人才,經過無數次的試驗和改進,在2024年成功推出了小米汽車。

●圖源:微博@小米汽車

一直以來,雷軍的個人IP對小米的發展,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憑藉個人魅力和頻繁的社交媒體互動,積累了龐大的粉絲群體,為小米的產品推廣和品牌建設帶來了巨大的流量紅利。

然而,這次SU7事故也讓我們看到了,過度依賴個人IP的潛在風險:

一旦企業或個人捲入爭議事件,使用者的心理預期就會從“產品缺陷”升級為“人格背叛”,輿情反噬烈度也會呈指數級上升,從而對品牌造成嚴重衝擊。

在未來,小米或需慢慢減少對雷軍個人影響力的過度倚重,轉而強化團隊和產品的核心價值。在加大投入產品研發和技術安全的同時,努力打造更全面、更值得信賴的品牌形象。

適度弱化雷軍個人IP,強化消費者對小米整體企業實力的信任和認可。同時,雷軍也需要在流量與安全、個人與團隊之間找到平衡,帶領小米在新的挑戰中繼續前行。

風雨之後見彩虹

雷軍在4月1日的聲明中承諾:“無論結果如何,小米絕不迴避。”這句話或許將定義小米的下一個15年。

當車企沉迷於“智駕軍備競賽”時,小米用慘痛的代價警醒了行業:比技術參數更重要的,是對生命的敬畏;比流量密碼更持久的,是對責任的堅守。

技術可以顛覆市場,但價值觀才能定義永恆;事故也終會過去,但留下的教訓需要永遠銘記。

現在的小米,是時候在雷軍的憔悴與沉默中,尋找超越網紅光環的生存之道了。

小米15,真的值得買
小米15,真的值得買
2025-04-11 07:5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