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近期最火的話題,那必須是全球直播一哥甲亢哥speed的中國行了。
有可能你會對speed的名字感到陌生,但是我保證你一定看過這個黑人小夥看《陽光彩虹小白馬》破防的名場面。
從兩年前開始,甲亢哥就開始去全世界各地搞街頭直播,所到之處無不雞飛狗跳,引得群眾圍觀,讓全世界的抽象人都團結起來跟他一起整活兒。
現在,甲亢哥終於來中國了。
在中國的這些天里,甲亢哥從海底撈“freestyle轟炸”王嘉爾,到少林寺誤入“假武館”終遇真大師,再到跨越千里終於尋到super idol的笑容,乃至見識到中國本土C羅梅西的生物多樣性,一路抽象卻也一路高能。
他和中國製造機器人一起表演後空翻,在火鍋店“辣到靈魂出竅”,用直播把中國各地變成了熱搜現場、文化碰撞秀,完美演繹了什麼叫——“甲亢式中美交流”。
當全世界觀眾正在看樂子時,我卻對聚光燈背後產生了好奇。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草蛇灰線之下,這場流量盛宴,究竟誰是幕後推手?誰在幫甲亢哥規劃路線,對接導航,聯繫各種抽象合作?
在一張照片中,我發現了其中的門道。
這是一張甲亢哥最早註冊抖音時的主頁截圖,在主頁介紹中,赫然出現了一個合作郵箱。這個郵箱屬於一家名為East Goes Global的公司,這便是甲亢哥此次中國行的幕後推手。
因此,千萬別以為他是自己一個人滿地圖發瘋,他不是孤勇者,他背後有公司、有計劃、有團隊、有運營KPI。
而這家公司,就是 East Goes Global,直譯的話就是“東方開始全球化”,聽起來像是“一帶一路”的數位娛樂支線任務,但其實,是一家總部在美國的專門“翻譯”中外文化落差的MCN公司。
打開這家公司的官網,我們會發現這家公司的主營業務其實就是説明西方世界的品牌與IP完成在中國的推廣。
他們的客戶不僅包括各種耳熟能詳的NBA球星球隊,還有各路歌手網紅。
如果要聊這家公司,我們需要先將時間撥回2018年。
East Goes Global的第一塊敲門磚,來自一位你可能沒想到的流行天后——Jessie J,也就是我們熟知的“結石姐”。
那年,Jessie J空降湖南衛視《歌手2018》,一路開大,從《Domino》唱到《My Heart Will Go On》,把一眾國內歌手卷得懷疑人生,最後還真就拿了冠軍。整整一季節目,她不僅成了中國觀眾心中的“行走高音炮”,更是實打實的成為了歐美歌手衝擊中國音樂圈的先手案例。
而她的這次“文化突圍”背後,正是East Goes Global的創始人Andrew Spalter在運作。
當時Andrew Spalter正在擔任Jessie J的音樂管理人,一眼看出這事兒大有可為——中國娛樂圈不缺觀眾、不缺平臺,缺的是“能下場打比賽的洋明星”。
Spalter敏銳的發現:中國有15億消費者,他們一直在用著自己的互聯網網路。
他說:我簡直不敢相信,我24歲,精通技術,也知道中國人無法訪問 FB、Instagram、Google、YouTube、Spotify 等網站。那麼,中國人用什麼呢?我從沒問過自己或任何人這個問題。
想到這裡,Spalter乾脆創立了East Goes Global,把“將外國明星送進中國市場”和“讓他們在微博、抖音、網易雲上刷存在感”當作一門生意做了起來。
在Jessie J之後,East Goes Global也沒有停下輸出的腳步。Spalter迅速把公司打造成了一家“文化適配中心”——不是翻譯語言,而是翻譯文化。
East Goes Global之所以能把“洋人輸出中國”這件事玩得風生水起,背後靠的不是哪個明星多紅、哪個IP多強,而是Spalter本人對中國互聯網的頂級理解。
這個從音樂經紀人轉型做跨國流量生意的小夥子,遠不是那種只知道“微博就是中國Twitter”的淺層認知。他是真的沉下心來,住在中國,花了四個半月搞明白中國的社交媒體、內容分發、平台規則和流量密碼。
公司官網開頭就寫著“Ni hao, everyone”,仿佛在向全世界的藝人表明:我不僅懂你,也懂他們。
每一個簽進來的老外,從明星到網紅,從演技派到肌肉男,都會被他們量身打造一份“中國互聯網適配計劃”。
比如Will Smith,已經快成微博上的親民大叔;Shawn Mendes被運營成了溫柔版“萌德”;Sidemen幾個英國憨憨在B站被剪成鬼畜視頻大賞;而那個講豪宅的土耳其地產博主Enes Yilmazer,他背靠曼哈頓豪宅的視頻已經登上了B站的首頁推薦,堪稱“B站上真正的豪宅系博主”。
他們說是在“做全球市場內容擴展”,其實本質是“投胎式投放”——每個人都要換個皮膚,能成功通關中國互聯網。
於是我們看到了:
• 外國明星發微博要配上“你好中國,我來了!”的經典開場白;
• 抖音短視頻得套上“BGM:琵琶行LoFi混音版”,然後配字幕“我真的愛上這個地方了”;
• 小紅書筆記標題統一格式:“這10件事讓我愛上中國!”、“第一次吃XX,我震驚了!”、“中國人怎麼這麼熱情!”
到最後你甚至開始懷疑,這是不是某種逆向的文化輸出——本來是老外來感受中國文化,結果他們反倒被捲進了“內容範本化”的洪流,活生生成了“懂事的中外合資KOL”。
在甲亢哥后空翻長城、結石姐霸榜熱搜、Will Smith配音抖音視頻的背後,我們看到的,不只是中外熱絡的“文化交流”,而是內容工業化下的全球流量遷移。
你以為的次元壁破裂是跨國認知融合,其實早就在運營團隊的控制下了。
外國人以為他們正在“融入中國文化”,其實只是在東南西北地“適應中國平臺”;中國觀眾以為自己看懂了西方幽默,其實只是被運營團隊精準投喂了五條剪輯包和三段中文口播。
所以,繞了一大圈,我們再回頭看看甲亢哥Speed這次的中國之行,就會發現它其實是East Goes Global這套文化適配公式的“滿分案例”。
從海底撈里挑戰扯面到與王嘉爾打乒乓球,從被“假少林寺”忽悠進門到被真大師一棍打趴後悟道,再到長城上後空翻挑戰重力、北京城裡穿花襖,他不是在“參觀中國”,他是在用一場抽象的直播馬拉松,撞擊西方人眼中中國內容宇宙的所有位面。
這一路走來,高能不斷,熱搜不斷,合作不斷,Speed彷彿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移動的文化碰撞展示臺,自帶BGM、自帶衝突、自帶笑點。
你以為Speed是來瘋的,其實他是來測試什麼樣的瘋中外觀眾最愛看的。
所以這場看似隨機直播的中國旅行,其實處處都是安排,處處都是方法論。
當一場抽象直播可以跨越語言、地理和腦迴路的邊界,我們很難說這還是不是“真正的文化交流”,但是卻真實的逗笑了我們每一個人。
East Goes Global當然是個聰明的存在,他們用演算法腦袋、運營手腕和一點點真誠,把中西文化差異打包成一場成功的表演,將這個全球直播界的第一大IP成功植入了中國人的心中。